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1956年吴健雄用半衰期为5.27年的放射源对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行实验验证。的衰变方程式为X(其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质量可认为等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是电子

B. 增大压强,可使的半衰期变为6

C. 衰变能释放出X,说明了原子核中有X

D. 若该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m,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该反应释放的能量为mc2

【答案】AD

【解析】

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在的衰变方程中,X是电子,故A正确;

B.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故B错误;

C. 衰变时释放的电子是由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的同时释放出来的,衰变能释放出X(电子),但原子核中并没有X(电子),故C错误;

D.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若该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m,则该反应释放的能量为△mc2,故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A、B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 + Q-QAB相距为2dMN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点电荷,放入电场后不影响电场的分布),现将小球P 从与点电荷A等高的C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P向下运动到距C点距离为dO点时, 速度为v,已知MNAB之间的距离为d,静电力常量为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CO两点间的电势差

B. O点处的电场强度

C. 小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不变

D. 小球P经过与点电荷B等高的D点时的速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小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车的s-t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第7s末图象处于最高点,B车的图象为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车的初速度为7m/s

B. A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 A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50m

D. 10s末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松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来,单位mm

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_(填交流直流),电源电压为______V

2)计算点B的瞬时速度vB=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传感器已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下列关于传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火警报警器使用了压力传感器

B. 冰箱控温系统使用了温度传感器

C. 商场里的自动门使用了光传感器

D. 夜间自动打开的路灯使用了温度传感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a点以与边界夹角为53°的方向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条形匀强磁场,从磁场的另一边界b点射出,射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边界的夹角为37°。已知条形磁场的宽度为dsin 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带正电

B.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

C.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D. 粒子穿过磁场所用的时间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电源内、外电路的关系,其中电压表V1接在电源的正负极MN上,电压表V2接在靠近电源正负极的探针PQ上,V2可以测量出电源的内电压。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读取多组电压表V1V2和电流表A的示数U1U2I,并在图乙中描绘出U1I图象和U2I图象。请回答如下问题:

1)由于缺少一个0~3V的电压表,可以用一个阻值为____Ω的定值电阻与电流表(量程为0~2mA,内阻为300Ω)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改装而成。

2)乙图中图线____(选填“①”或“②”)是U2I图象;分析两图线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电路中两电压表的示数之和 ___(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3)若实验中,探针P离电源正极M的距离过大,会产生明显的实验误差,此时在图乙中所绘出的两图线的交点相对于准确的交点_____

A.沿图线①向上移动 B.沿图线①向下移动

C.沿图线②向上移动 D.沿图线②向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上端封闭的玻璃管A竖直固定,竖直玻璃管B上端开口且足够长,两管下端用足够长橡皮管连接起来,A管上端被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为h =5cm的理想气体,B管水银面刚好与A管顶端齐平,玻璃管A内气体温度为t1=27℃,外界大气压为P0 =75cmHg,求:

①保持温度不变,要使A管中气体长度稳定为h'=4cm,应将B管向上移动多少厘米?

B管向上移动后保持不动,为了让A管中气体体积恢复到原来长度,则应将气体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明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将一杯水放在桌边,杯下压一张纸条。若缓慢拉动纸条,发现杯子会出现滑落;当他快速拉动纸条时,发现杯子并没有滑落。对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缓慢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小

B. 快速拉动纸条时,杯子易获得较大速度

C. 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纸条的动摩擦因数尽量大一些

D. 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尽量大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