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阅读以下信息:
①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经过19分钟的飞行后,火箭把“嫦娥三号”送入近地点高度210千米、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千米的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三号”奔月的近似轨迹如图所示.
②经过地月转移轨道上的长途飞行后,“嫦娥三号”在距月面高度约100千米处成功变轨,进入环月圆轨道.在该轨道上运行了约4天后,再次成功变轨,进入近月点高度15千米、远月点高度100千米的椭圆轨道.
③2013年12月14日晚21时,随着首次应用于中国航天器的空间变推力发动机开机,沿椭圆轨道通过近月点的“嫦娥三号”从每秒钟1.7千米的速度实施动力下降.
④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
⑤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frac{{a}^{3}}{{T}^{2}}$=k,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该定律适用于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
⑥月球的质量M=7.35×1022kg,半径R=1.74×103km;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长轴a0=3.82×105k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0=27.3d(d表示天);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离月球球心r处具有的引力势能EP=-G$\frac{Mm}{r}$,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地球的半径R0=6.37×103km.
根据以上信息,请估算:
(1)“嫦娥三号”在100km环月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率v;
(2)“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上通过远月点时的速率v
(3)“嫦娥三号”沿地月转移轨道运行的时间t.

分析 (1)万有引力提供嫦娥三号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据此求得嫦娥三号的运行速率;
(2)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只有引力对其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由近月点速度和势能表达式求得远月点的速度;
(3)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由月球半长轴和周期及地月转移轨道的半长轴求得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的周期,而沿地月转移轨道上运动半个周期,据此求得运行时间.

解答 解:(1)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
$G\frac{mM}{(R+h)^{2}}=m\frac{{v}^{2}}{R+h}$
得:v=$\sqrt{\frac{GM}{R+h}}$=$\sqrt{\frac{6.67×1{0}^{-11}×7.35×1{0}^{22}}{1.74×1{0}^{6}+100×1{0}^{3}}}m/s$=1.63×103m/s=1.63km/s
(2)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月球引力作用满足机械能守恒,由题意知嫦娥三号在近月点的速度v=1.7km/s=1700m/s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frac{1}{2}m{v}_{近}^{2}+(-G\frac{Mm}{{r}_{近}})=\frac{1}{2}m{v}_{远}^{2}+(-\frac{GMm}{{r}_{远}})$
代入数据解得:v=1600m/s=1.6km/s
(3)由题意知,地月转移轨道的半长轴为:R=$\frac{210+36.8×1{0}^{4}}{2}km=184105km$
嫦娥三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运动半个周期到达月球,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有:
$\frac{{R}^{3}}{{T}^{2}}=\frac{{a}_{0}^{3}}{{T}_{0}^{2}}$
得:$T=\sqrt{(\frac{R}{{a}_{0}})^{3}}{T}_{0}$=${\sqrt{(\frac{184105}{3.82×1{0}^{5}})}}^{3}×27.3d$≈9.6d
故嫦娥三号运动$\frac{1}{2}T$,即运动时间为:t=$\frac{1}{2}T$=4.8d
答:(1)“嫦娥三号”在100km环月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率v为1.63km/s;
(2)“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上通过远月点时的速率v为1.6km/s;
(3)“嫦娥三号”沿地月转移轨道运行的时间t为4.8天.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有效的抓取题目中给出的有效信息,能根据物理模型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能量解度、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展开讨论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赤道平面上空运行,赤道上的观察者看到它向西运动,一段时间后从西边的地平线落下,则下面情况中可能的是(  )
A.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而且高度比同步卫星的高度大
B.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而且高度比同步卫星的高度大
C.该卫星为地球的近地卫星,且运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
D.该卫星为地球的同步卫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某次应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的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请计算:

(1)带动该纸带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有多大?
(2)在计数点4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有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平直的平面上,小滑块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a1=2m/s2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此同时在它的正上方有一雨滴刚好从静止下落;小滑块运动时间t后,立即以加速度大小为a2、方向与此时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相同时间t返回原处并与雨滴恰好相遇.已知雨滴最后1s下落的高度为55m.忽略空气的阻力,g=10m/s2.试求:
(1)雨滴下落的总时间;
(2)小滑块离开出发点的最大位移;
(3)小滑块回到出发点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两个锌、铜等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如图1,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铜两电极插入水果中,电动势大约会有1伏多一点.他们找来了一个苹果做实验,用伏特表测其两极时读数为0.75V.但当他们将四个这样的苹果电池串起来给标称值为“3V,0.5A”的小灯泡供电时,灯泡并不发光.检查灯泡、线路均没有故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估计是“苹果电池”的内阻太大,为此进行下一步探究:接着他们用灵敏电流表直接接一个“苹果电池”的两极,测得电流为0.40mA,根据前面用伏特表测得的0.75V电压,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可估算出“苹果电池”内阻:r=$\frac{E}{I}$=1.9kΩ.与估计一致,为了尽可能准确测量出“苹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进入实验室,发现有以下器材:
A.由以上两个“苹果电池”串联的电池组,
B.电压表V(量程0.6V,内阻约1kΩ),
C.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5kΩ)
D.电流表A(量程为0~0.6mA,内阻约为10Ω),
E.电流表A(量程为0~1A,内阻约为0.2Ω),
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Ω),
G.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kΩ),
H.导线和开关.

(1)在上述器材中,电流表应选D,电压表应选C,变阻器选G.(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2)请完成实物图连接.
(3)(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U一I图象,由图象可知每个“苹果电池”的电动势为E=1.1V,内电阻r=2.5k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一轻绳绕过光滑定滑轮,轻绳的一端吊着一质量为m的物块,另一端吊着质量为M的人.若人拉着绳相对绳不动,人会以加速度a1竖直向下运动;若人快速地顺着绳向上爬,能使人不再下滑而相对地面保持静止,这时物块向上的加速度为a2.求$\frac{{a}_{1}}{{a}_{2}}$的值(用M、m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现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C的电容减小B.极板a和b的带电量减小
C.平行金属板P、Q间的电势差减小D.悬线的偏角α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abc三点,他们到Q的距离为ra=rc<rb,则(  )
A.φac>φbB.EPa=EPc>EPbC.φa>φc>φbD.EPa<EPc<E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长为1m质量mA=1kg的木板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B=0.5kg的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位于A的中点,水平力F作用于A.AB间的动摩擦因素μ=0.1.(AB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
(1)要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F不能超过多少?
(2)当F=3.5N时,经多长时间B离开A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