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两个物体所受重力之比是1:2,所在位置高度之比是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落地时速度之比是:1 B. 下落的时间之比是2:1
C.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2 D.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1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参照伽利略时期演示平抛运动的方法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水平放置的底板上竖直地固定有M板和N板,M板上部有一半径为R的一圆弧形的粗糙轨道,P为最高点,a为最低点,Q点处的切线水平,距底板高为H。N板上固定有三个圆环。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P处静止释放,小球运动至Q飞出后无阻碍地通过各环中心,落到底板上距Q 水平距离为L 处。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运动到Q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对轨道压力;
(2)距Q水平距离为L的圆环中心到底板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为v,若导线均匀拉长,使其半径变为原来的,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U,则( )
A.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B.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C.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D.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2s
B. 在4s末两物体从出发后到第1次相遇前相距最远
C. 在6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
D. 两物体加速时,甲物体的加速度小于乙物体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车内的小球分别与轻弹簧和细绳的一端拴接,其中轻弹簧沿竖直方向,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B. 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C. 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D. 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斜面上有a、b、c、d四个点,ab=bc=cd,从a点以初动能EK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它落在斜面上的b点;若小球从 a点以初动能 2EK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球可能落在d点与c点之间
B. 小球一定落在c点
C. 小球落在斜面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一定变大
D. 小球落在斜面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细圆管(管径可忽略)内壁光滑,竖直固定放置,一质量为m、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可在管内自由滑动,测得小球在管顶部时与管壁的作用力大小为mg,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则
A. 小球在管顶部时速度大小为
B. 小球运动到管底部时速度大小可能为
C. 小球运动到管底部时对管壁的压力可能为5mg
D. 小球运动到管底部时对管壁的压力为7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加速度计是测定物体加速度的仪器,在现代科技中它已成为导弹、飞机、潜艇或宇宙飞船制导系统的信息源。如图所示为应变式加速度计的原理示意图,当系统加速时,加速度计中的敏感元件也处于加速状态,敏感元件下端滑动臂可在滑动变阻器R上自由滑动,当系统加速时敏感元件发生位移,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已知敏感元件的质量为m,两侧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有效总长度为L,系统静止时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电压表指针恰好位于表盘中央,求:
(1)系统加速度a与电压表示数U的函数关系式;(以向右为正方向)
(2)将电压表的刻度盘改为加速度的示数后,其刻度是均匀的,还是不均匀的?
(3)若飞行器前进的方向向右,电压表的指针指向满刻度的位置,此时系统处于加速状态,还是减速状态?加速度的值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艘轮船正在以4 m/s的速度沿垂直于河岸方向匀速渡河,河中各处水流速度都相同,其大小为v1=3 m/s,行驶中,轮船发动机的牵引力与船头朝向的方向相同。某时刻发动机突然熄火,轮船牵引力随之消失,轮船相对于水的速度逐渐减小,但船头方向始终未发生变化。求:
(1)发动机未熄火时,轮船相对于静水行驶的速度大小;
(2)发动机熄火后,轮船相对于河岸速度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