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图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
A.B.C.D.

分析 本题根据自由落体的性质及图象的意义进行分解作答

解答 解:A、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s=$\frac{1}{2}g{t}^{2}$,位移是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图线应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故A错误
B、速度应是从零开始均匀增加的;而在v-t图象中这样的运动图象应为过原点的直线,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自由落体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明确v-t图象及s-t图象的不同之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光滑圆弧轨道,轨道对应的圆心角为60°,一小球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由轨道底端缓慢向上运动至顶端,下列有关推力F和轨道对小球的弹力N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F逐渐增大B.推力F先增大后减小
C.弹力N逐渐增大D.弹力N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锁死,沿直线通过速度速度选择器的甲、乙两个离子从狭缝S射入磁感应前度为B2的均强磁场中,偏转后出现的轨迹半径之比为R1:R2=1:2(  )
A.无法判断甲、乙两个离子的电性B.甲、乙两个离子都带正电
C.甲、乙两个离子的速度之比为1:2D.甲、乙两个离子的比荷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皮带运输机的皮带始终绷紧,且以恒定速度v=2m/s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两轮相距LAB=12m将质量m=5kg的物体无初速地轻轻地放在A处,若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求物体从A运动到B共需多少时间?(g=10m/s2,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其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处于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ab,从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下滑一段时间后,金属杆开始以速度v匀速运动直到轨道的底端.金属杆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轨道电阻及空气阻力均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金属杆加速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frac{v}{2}$
B.金属杆加速运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小于匀速运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
C.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为$mgh-\frac{1}{2}m{v^2}$
D.当金属杆的速度为$\frac{v}{2}$时,它的加速度大小为$\frac{gsinθ}{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关于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压力、支持力性质上均为弹力
B.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C.弹力的大小取决于材料和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D.许多物体可以在不发生形变的条件下对物体施以弹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小勇在探究标有“3V  1.5W”字样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试验室除了导线,电键,内阻不计、电动势为3V的电池组和待测小灯泡外,还有如下的实验器材供选择:
A.电流表(0~0.6A、内阻为1Ω )
B.电流表(0~3A、内阻为0.2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为2kΩ)
D.电压表(0~10V、内阻约为4.5kΩ)
E.滑动变阻器(0~100Ω)
F.滑动变阻器(0~20Ω)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电流表应选A电压表应选C;滑动变阻器应选F(填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小勇利用所选用的实验器材描绘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甲所示,则该小灯泡的阻值随两端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连接完整的实物图如图乙所示.
(3)如果该小勇在进行操作时,误将a、b间的导线接在在a、c间,在闭合开关后,无论小勇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小灯泡始终发光,则小灯泡在该过程中所消耗的电功率的最小值为0.3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1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2)两车相距最远的距离是多少?
(3)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时间单位(t)12345678
距离单位(x)32130298526824119216002104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  )
A.vt=v0+atB.$\frac{△x}{{T}^{2}}$=k
C.vt2-v02=2axD.$\frac{{s}_{1}}{{{t}_{1}}^{2}}$=$\frac{{s}_{2}}{{{t}_{2}}^{2}}$=$\frac{{s}_{3}}{{{t}_{3}}^{2}}$…=k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