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在滑雪运动中,滑雪板与雪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滑动速度有关,当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25变为μ2=0.125.一滑雪者(可视为质点)从倾角θ=37°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L=26m,取g=10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第一次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

分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速度达到4m/s所用的时间;
(2)根据位移公式可求得速度等于4m/s所经过的位移,则可求得下滑到B点的位移,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此后的加速度,根据速度和位移关系即可求得B点的速度.

解答 解:(1)在AB段速度小于4m/s时,a1=gsin 37°-μ1gcos 37°=10×(0.6-0.25×0.8)=4m/s2 
则由速度公式可知:
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用时间:t1═$\frac{v}{{a}_{1}}$=$\frac{4}{4}$=1s. 
(2)下滑至速度等于4m/s的位移:
s1=$\frac{1}{2}$a1t12=$\frac{1}{2}$×4×12 m=2m 
速度大于4m/s时,a2=gsin 37°-μ2gcos 37°=10×(0.6-0.125×0.8)=5m/s2 
s2=L-s1=26m-2m=24m 
则可知:vB2-v12=2a2s2
解得:vB═16m/s. 
答:(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第一次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为1s;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为16m/s.

点评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物体运动的过程,分别对各过程根据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从而选出正确的物理规律求解; 同时要注意题目给出的信息:速度达到4m/s时动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B.一个力的功率与其所做的功成正比
C.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D.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两点间的电势差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D.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于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已知某机械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与坐标原点O的水平距离为0.32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
(i)若波速大小为2m/s,则至少间隔多长时间重复出现波形图?
(ii)若质点P经0.8s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求波速大小.
(iii)若质点P经0.4s到达平衡位置,求波速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橡皮筋竖直放置,将其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1点,另一端穿过一光滑小孔O2系住一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物块置于O2点正下方水平地面上的O2点,O1,O2,O3在同一竖直线上,当橡皮筋竖直自由放置时,O1、O2两点距离恰为橡皮筋的原长,现将物块置于O3点右侧且逐渐增大距O3点距离,物块撤去外力后依然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B.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始终不变
C.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逐渐变小D.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环套在倾斜固定的杆上,受到竖直向上的20N的拉力F1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杆与环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sqrt{3}}{6}$,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对杆的弹力垂直于杆向下,大小为5$\sqrt{3}$N
B.环对杆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5N
C.环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D.杆对环的作用力大小为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的光控电路用发光二极管LED模仿路灯,RG为光敏电阻,当有较强的光照在RG上,二极管不发光.(填“发光”或“不发光”)要想在天更暗时路灯才会亮,应将R1的阻值调大.(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力的合力,可能比这两个分力都小
B.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有唯一解
C.3N、4N、6N三个共点力最大合力为13N,最小合力为0N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一个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为我国“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到进入月球工作轨道的过程示意图.在发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加速和变轨,卫星沿绕地球“48小时轨道”在抵达近地点P时,主发动机启动,“嫦娥一号卫星”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由v1提高到v2,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了从地球向月球的飞越.“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114小时飞行到达近月点Q时,需要及时制动,使其成为月球卫星.之后,又在绕月球轨道上的近月点Q经过两次制动,最终进入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已知“嫦娥一号卫星”质量为m0,在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上运动的高度为h,月球的半径r,月球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恒量为G.   

(1)求“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球圆形工作轨道?运动时的周期;
(2)理论证明,质量为m的物体由距月球无限远处无初速释放,它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运动至距月球中心为r处的过程中,月球引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Gmm/r.为使“嫦娥一号卫星”在近月点Q进行第一次制动后能成为月球的卫星,且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不小于圆形工作轨道?的高度,其第一次制动后的速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