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斜面AB与水平地面夹角为37°,底端A点与斜面上B点相距10m,相同的甲、乙两滑块体积大小不计,与斜面、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5,某时刻,甲从斜面底端A点以10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向B点,同时乙物体从B点无初速释放,(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甲物体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2)甲、乙两物体经多长时间相遇.

分析 (1)对甲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块上滑的加速度;
(2)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减为零的时间,求出上滑的最大位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乙下滑的加速度,根据位移公式求出下滑的位移,从而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然后再结合几何关系和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出相遇的时间.

解答 解:(1)滑块甲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1
ma1=mg(sin 37°+μcos 37°)
所以:a1=10×(0.6+0.5×0.8)=10 m/s2
(2)设滑块乙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2
ma2=mg(sin 37°-μcos 37°)
所以:a2=2 m/s2
滑块甲经t1=$\frac{{v}_{0}}{{a}_{1}}=\frac{10}{10}=1$ s速度即减为零.
此过程中向上的位移:${x}_{1}={v}_{0}{t}_{1}-\frac{1}{2}{a}_{1}{t}_{1}^{2}=10×1-\frac{1}{2}×10×{1}^{2}=5$m
物块乙下滑时的位移大小为:
${x}_{2}=\frac{1}{2}{a}_{2}{t}_{1}^{2}=\frac{1}{2}×2×{1}^{2}=1$m
此时二者之间的距离:△L=L-x1-x2=10-5-1=4m
乙的速度:v=a2t1=2×1=2m/s
说明二者还没有相遇,距离是4m两个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所以甲向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也是2m/s2
设再经过t2时间二者相遇,则:
$△L=(v{t}_{2}+\frac{1}{2}{a}_{2}{t}_{2}^{2})-\frac{1}{2}{a}_{2}{t}_{2}^{2}=v{t}_{2}$
解得:t2=2s
所以是乙追上甲,时间:t=t1+t2=1+2=3s
答:(1)甲物体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是10m/s2
(2)甲、乙两物体经3s时间相遇.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求解,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2015年12月30日在新疆阿克陶县发生3.3级地震,振源深度7千米.如图所示,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刚好传到N处,如果该地震中的简谐横波在地球中匀速传播的速度大小为4km/s,则(  )
A.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源迁移到地面需要经过1.75s时间
B.从波传到N处开始计时,经过t=0.03s,位于x=240m处的质点刚好开始振动
C.波的周期为0.015s
D.波动图象上的质点M此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动能正在减少
E.波动图象上x=0m到x=120m之间此时还有3个点与M点的加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着平面内的光滑绝缘管道ABCDQ的A、Q两端与倾角θ=37°的传送带相切.不计管道内外径的差值,AB部分为半径R1=0.4m的圆弧,CDQ部分也是圆弧,D为最高点,BC部分水平,且仅有BC段处于场强大小E=4×I03 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传送带长L=1.8m,传送轮半径忽略不计.现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带正电滑块从传送带上的Q处由静止释放,滑块能从A处平滑进入管道.已知滑块的质量m=lkg、电荷量q=5×10-4C,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滑块通过管道与传送带的交接处时无速度损失,滑块电荷量始终保持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
(1)若传送带不动,求滑块第一次滑到A处的动能Ek;
(2)若传送带不动,求滑块第一次滑到C处时所受圆弧轨道的弹力;
(3)改变传送带逆时针的转动速度以及滑块在Q处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可以使滑块刚滑上传送带就形成一个稳定的逆时针循环(即滑块每次通过装置中同一位置的速度相同).在所有可能的循环中,求传送带速度的最小值.(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用大于其极限频率的入射光照它,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B.放射性元素${\;}_{11}^{24}$Na的样品经过6小时后还有$\frac{1}{8}$没有衰变,它的半衰期是4小时
C.${\;}_{90}^{232}$Th衰变成${\;}_{82}^{208}$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E.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两点电荷q1、q2固定在x轴上,在+x轴上每一点的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x=x0处的电势为零,x=x1处的电势最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0处的电场强度Ex0=0B.x0、x1处的电场强度Ex0<Ex1
C.q1带正电,q2带负电D.q1的电荷量比q2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两光滑金属导轨间距d=0.2cm,在桌面上的部分是水平的,上端接电阻R=3Ω,下端与桌边相平齐.在桌面上方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0.1T、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磁场中.金属杆ab质量m=0.2kg、电阻r=1Ω,在导轨上距桌面h=0.2m高处由静止释放,落地点距桌面左边缘的水平距离s=0.4m,桌面高H=0.8m,重力加速度g=lOm/s2,求:
(1)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杆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整个过程中金属杆上释放的焦耳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9年 2月11日晚宣布,美国一颗通信卫星10日与一颗已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在太空中相撞,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对国际空间站等在轨太空设备都造成了潜在威胁.NASA表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两颗完整在轨卫星相撞事故.新闻发言人凯利•汉弗莱斯表示,撞击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约500英里处(约805公里).发生相撞的分别是美国1997年发射的“铱33”卫星,以及俄罗斯1993年发射的“宇宙2251”卫星,据今已经废弃了10年.前者重约560千克,后者重约900千克.假设两颗卫星相撞前都在离地805公里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结合中学物理的知识,下面对于二颗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线速度均大于7.9km/s
B.二者同方向运行,由于速度大小不同而相撞
C.二者向心力大小相等
D.二者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有一个可拆变压器,铁芯右边绕有一个线圈,线圈两端与滑动变阻器、电池组连成回路.铁芯的横截面积为0.01m2,且假设磁场全部集中在铁芯中.在左边的铁芯上套有一个环面积为0.02m2的金属环,金属环与铁芯截面垂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上滑动,使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每秒均匀增加0.2T,则:
(1)从上向下看金属环中感应电流方向是逆时针(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左边金属环的电阻为0.01Ω,金属环内的电流大小为0.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