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在空间中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以初速度v0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为d,求:
(1)点电荷的电性及A、B两点间的电势差.
(2)电场强度E的大小及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

分析 (1)粒子向右减速,电场力向左,可以判断电性;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可以求解电势差;
(2)根据公式U=Ed可以求解电场强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求解时间.

解答 解:(1)电场力向左,场强向右,故粒子带负电荷;根据动能定理,有:
-q•UAB=0-$\frac{1}{2}$m${v}_{0}^{2}$
解得:UAB=$\frac{m{v}_{0}^{2}}{2q}$
(2)场强大小:E=$\frac{{U}_{AB}}{d}$=$\frac{m{v}_{0}^{2}}{2qd}$
加速度:a=$\frac{qE}{m}$=$\frac{{v}_{0}^{2}}{2d}$
故减速时间:t=$\frac{0-{v}_{0}}{-a}$=$\frac{2d}{{v}_{0}}$
答:(1)点电荷的电性及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frac{m{v}_{0}^{2}}{2q}$.
(2)电场强度E的大小为$\frac{{v}_{0}^{2}}{2d}$,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frac{2d}{{v}_{0}}$.

点评 本题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采用动能定理分析,也可以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公式分析,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质量不等且mA>m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C.水平力F较小时,物体A、B间没有摩擦
D.水平力F足够大时,物体A、B间会打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为一具有光滑斜面的小车,斜面的倾角为θ,则使斜面上的物体能与斜面小车共同运动的加速度是(  )
A.向左    gsin θB.向右    gC.向左     gtan θD.向左    gcos 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一小球从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顶端由静止释放,钢球在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加,钢球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增加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件装有工件的木箱,质量m=40kg,木箱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30,现以200N斜向右下方的力F推木箱,推力的方向与水平面成θ=30°角.求
(1)木箱的加速度;
(2)经过半秒木箱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汽车以a1=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0s末开始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持续15s后,以a2=-4m/s2的加速度刹车,试求:
(1)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在坐标上画出汽车运动全过程的v-t图象;
(3)汽车刹车后的7秒内所通过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手电筒里的两节干电池用久了以后,灯丝发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池没电了”.有人为了“节约”,在手电筒里装一节新电池和一节旧电池搭配使用,为了检验此人的做法是否合理,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分别测量新旧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并把测量结果描绘成乙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新电池的电动势El=1.5V,内阻r1=0.3Ω;旧电池的电动势E2=1.2V,内阻r2=4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可视为质点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沿斜面AD和BD自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在斜面上滑行过程过程中两个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已知甲的质量m1大于乙的质量m2,甲、乙两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两物块沿斜面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  )
A.μ12B.μ1>μ2C.f1=f2D.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斜面顶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v0同时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两侧斜坡的倾角分别为37°和53°,小球均落在坡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和B两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