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四幅图表示了磁感应强度B、电荷速度v和洛伦兹力F三者方向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 伸开左手,让大拇指与四指方向垂直,并且在同一个平面内,磁感线通过掌心,四指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洛伦兹力方向.

解答 解:A、根据左手定则,洛伦兹力方向竖直向下.故A错误.
B、根据左手定则,洛伦兹力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
C、根据左手定则,洛伦兹力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故C错误.
D、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电荷不受洛伦兹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左手定则,注意四指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真空室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0.60T,磁场内有一块平面感光板ab,板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在距ab的距离l=16cm处,有一个点状的α放射源S,它向各个方向发射α粒子,α粒子的速度都是v=3.0×106m/s,现只考虑在图纸平面中运动的α粒子,已知α粒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为$\frac{q}{m}$=5.0×107C/kg,求ab上被α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CN、DM,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CN的末端水平,DM的末端与光滑水平板ME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同时切断电源,使两球分别从轨道CN、DM的下端射出,用频闪照相仪拍到了Q球在光滑水平板上运动过程的四个位置,同时也拍摄到P球下落过程中四个对应时刻的位置(中间的一个位置图中未标出),背景的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为5cm,试问:
(1)P小铁球在E点正好砸到Q球上,这说明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总是匀速直线运动;
(2)请画出P球未标出的那个位置;
(3)频闪照相仪拍摄照片的时间间隔△t=0.1s(g=10m/s)
(4)两球水平初速度v0=1.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摩托车跨越表演是一项惊险刺激的运动,受到许多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喜爱.假设在一次跨越河流的表演中,摩托车离开平台时的速度为20m/s,成功落到对面的平台上,测得两岸平台高度差为5m.若飞越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摩托车可以近似看成质点,g取10m/s2,试求:
(1)摩托车飞越的水平位移
(2)摩托车落地前瞬间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距地面的高度,多次实验均可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选填“同时”或“不同时”).这个实验现象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选填“匀速直线“、“匀变速直线”或“自由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为了平衡小车及纸带所受的摩擦力,实验时应将长木板AB的B端(选填“A端”或“B端”)适当垫高.
(2)根据一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通过测量、计算,作出小车的v-t图象见图2,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3.0m/s2
(3)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测出在拉力F作用下小车的加速度a,改变拉力F,重复实验,得到多组不同的F及相应a的实验数据.有同学认为:测量多组不同F、a的数据,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的看法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上挂一个质量为0.5kg的重物,g取10m/s2,当重物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5N;当提着弹簧测力计与重物一起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于(填“大于”或“小于”)重物受到的重力,此时重物处于超重(填“超重”或“失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是某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电势分别为9V、6V和3V,关于等势面上的A、B、C三点的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电势低于C点的电势B.A点的电势低于C点的电势
C.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D.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