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倾角=30°、宽度L=1 m的足够长为U形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B=1 T、范围充分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斜向上,现用一平行导轨的牵引力F,牵引一根质量m=0.2 kg、电阻R=1 Ω、垂直导轨的金属棒ab,由静止沿导轨向上移动(ab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垂直,不计导轨电阻及一切摩擦).问:

(1)若牵引力为恒力,且F=9 N,求金属棒达到的稳定速度v1

(2)若牵引力功率恒为72 W,求金属棒达到的稳定速度v2

(3)若金属棒受向上拉力在斜面导轨上达到某一速度时,突然撒力,此后金属棒又前进了0.48 m,其间,即从撒力至棒速为0时止,金属棒发热1.12 J.问撒力时棒速v3多大?

答案:
解析:

  (1)恒力拉动到匀速时

  F=mgsin+BIL

  9=mgsin+B2L2v/R 得v=8 m/s(5分)

  (2)恒功率拉动到匀速时

  F=P/v

  P/v=mgsin+BLv/R

  得v=8 m/s (得v=-9 m/s)(5分)

  (3)设撤力后棒向前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此过程发热Q,则

  mv/2=mgSsin+Q

  v=4 m/s(6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2届高三重点热点专项检测物理试题 题型:038

如图所示,倾角=30°、长L=4.5 m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1/4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圆弧轨道底端切线水平.一质量为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后恰好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C,又从圆弧轨道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D点,再由D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轨道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点.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10 m/s2,假设物块经过斜面与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

(1)物块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到B点;

(2)物块第一次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3)物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4届江苏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6分)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等腰三角形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4.0kg、m=2.0kg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⑴若μ=,试求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⑵若μ=,试求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⑶若μ=,试求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相连,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L/4,其机械能一定减少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物块动能增加之和

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软绳动能的增加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物理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倾角=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质量为、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

C.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

D.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河北省期中题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倾角θ=30°、宽度L=l m的足够长的U形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B=1T、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用平行于导轨、功率恒为6W的牵引力F牵引一根质量为m=0.2kg、电阻R=1Ω的放在导轨上的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移动(ab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垂直)。当ab棒移动2.8m时,获得稳定速度,在此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为5.8J(不计导轨电阻及一切摩擦,g取10m/s2),求:
(1)ab棒的稳定速度。   
(2)ab棒从静止开始达到稳定速度所需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