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个小球用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及长度为l3的轻弹簧连接起来,l1、l3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都为θ,l2水平拉直,两个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则剪断瞬间甲、乙两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gsinθ,gtanθB.gcosθ,gsinθ
C.gtanθ,gsinθD.gtanθ,gcosθ

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后,甲球做圆周运动,剪断细线的瞬间,加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ma
解得:a=gsinθ;
弹簧的弹力不可突变,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瞬间,对乙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θ=ma
解得:a=gtanθ;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薄木板A长l=5.0m,质量M=5.0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面相齐,在A上距右端s=3.0m处放一小物块B,质量m=2.0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1=0.1,A与桌面间和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对平板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一段时间,将平板A从小物块B的下面抽出,且小物块B最后恰好停在桌面的右端边缘。取g=10m/s2,求:

(1)B运动到桌边的时间t;
(2)拉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验证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过程中,关于平衡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把沙桶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小车相连
B.应该把纸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平衡摩擦力时,应该使小车从静止开始缓慢运动
D.当往小车上增加砝码时,小车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将增大,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个物体在三个力F1、F2、F3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从某时刻开始,其中一个力F2先逐渐减小至0,后又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其他力始终保持不变,则在这一过程中(   )
A.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一直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球,用一根轻弹簧联结后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下(图1),当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关于两球下落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A=aB="0" B.aA=aB=g
  
C.aA>g,aB="0" D.aA<g,aB=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条轻弹簧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球紧靠墙壁,现用力F向左推B球压缩弹簧,平衡后突然将力F撤去的瞬间.(  )
A.A球的加速度为
F
m
B.A球的加速度为零
C.B球的加速度为
F
m
D.A、B球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为
F
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A后速度减小为零,“B鱼”竖直下潜hB后速度减小为零.“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到浮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
10
9
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位移值远大于“鱼”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求:
(1)“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A
(2)“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A
(3)“A鱼”和“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A:f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用细绳悬挂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缓慢地沿圆弧移动到Q点,在这个过程中,绳子拉力T和水平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T不断增大,F不断减小B.T不断减小,F不断增大
C.T与F都不断增大D.T与F都不断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两根细绳OA、OB挂在小车上,两根细绳与车顶水平面夹角分别为60°和30°.试求:
①若小车静止不动,绳OA拉力T1和绳OB拉力T2分别为多大?
②若小车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绳OA拉力T1和绳OB拉力T2分别为多大?
③为使OA绳的拉力恰好为0,则小车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