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相距L=12.5m、质量均为m的两小球A、B,静放在足够长的绝缘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其中A电荷量为+q,B不带电.现在水平面附近空间施加一场强大小E=3m/q、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A开始向右运动,并与B发生多次对心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假设每次碰后两球交换速度,A带电量保持不变,B始终不带电,g取10m/s2,求
(1)第一次碰后B的速度vB1;
(2)从第五次碰撞结束到第六次碰撞开始,B运动的时间tB5
(3)B运动的总路程x.

分析 (1)第一次碰撞前,推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求解第一次碰撞前A的速度大小,由于发生弹性碰撞,A、B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即可求得碰后B的速度大小;
(2)由于质量相等,两个物体交换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别研究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即可求得第五次碰撞后至第六次碰撞前B的运动时间;
(3)总结出第n次碰后到第n+1次碰前B的运动位移,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总路程.

解答 解:(1)A匀加速L,第一次碰前A的速度设为vA1,由动能定理得:
$(F-μmg)L=\frac{1}{2}{mv}_{A1}^{2}$…①
解得:${v}_{A1}=\sqrt{\frac{gL}{5}}$
A与B发生第一次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设碰后速度分别为:
v'A1,v'B1mvA1=mv'A1+mv'B1…②
 $\frac{1}{2}{mv}_{A1}^{2}=\frac{1}{2}{mv′}_{A1}^{2}+\frac{1}{2}{mv′}_{B1}^{2}$…③
解得:v'A1=0   $v{′}_{B1}=\sqrt{\frac{gL}{5}}$
(2)第一次碰后,设经过t1B停下,B和A位移分别为SB1和SA1
${t}_{1}=\frac{v{′}_{B1}}{μg}$…④
 ${S}_{B1}=\frac{{v}_{B1}^{2}}{2μg}$…⑤
 ${S}_{A1}═\frac{1}{2}(\frac{F-μmg}{m}{)t}_{1}^{2}$…⑥
解得:${t}_{1}=\sqrt{\frac{5L}{g}}$${S}_{B1}=\frac{L}{2}$
 ${S}_{A1}=\frac{L}{4}$
由于SB1>SA1,因此第2次碰前,B已经停下.设第2次碰前A的速度为vA2
$(F-μmg)\frac{L}{2}=\frac{1}{2}{mv}_{A2}^{2}-0$…⑦
A与B发生第2次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碰后速度交换,设碰后速度分别为v'A2,v'B2
解得:v'A2=0    $v{′}_{B2}=\sqrt{\frac{gL}{10}}$
同理依此类推,归纳得第n次碰后B的速度为:$v{′}_{Bn}=\sqrt{\frac{gL}{5×{2}^{n-1}}}$
第n次碰后到第n+1次碰前B的运动时间为:${t}_{n}=\frac{v{′}_{Bn}}{μg}$
由此得:${t}_{5}=\sqrt{\frac{5L}{16g}}$
(3)第n次碰后到第n+1次碰前B的运动位移为:${S}_{Bn}=\frac{{v}_{Bn}^{2}}{2μg}$=SB=SB1+SB2+…+SBn=L
答:(1)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为$\sqrt{\frac{gL}{5}}$;
(2)第五次碰撞后至第六次碰撞前B的运动时间为$\sqrt{\frac{5L}{16g}}$;
(3)B运动的总路程为L.

点评 本题是周期性碰撞类型,运用数学归纳法总结规律是关键.对于第3问也这样求解:最终AB靠在一起停下,由能量守恒得:F(L+SB)=μmg(L+SB)+μmgSB解得SB=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无论是“安培表外接”还是“安培表内接”都会出现系统误差,为此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实验器材如下:
电池组E,电动势为4.5V,内阻很小;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电流表A,量程2mA,内阻约50Ω;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20Ω;
Rx是待测电阻,阻值约3kΩ;开关S1、S2,导线若干.
①请根据电路图,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图中部分电路已连接).

②闭合开关前,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置于电路图中的a端,然后闭合开关S1、S2,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I1、U1;再断开开关S2,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为I2、U2.则被测电阻Rx=$\frac{{U}_{1}{U}_{2}}{{I}_{1}{U}_{2}-{I}_{2}{U}_{1}}$(用电表的示数表示);
③你认为上述实验能否消除系统误差:能(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利用图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测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是“探究动能定理”实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端系在滑块上的细绳通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挂上钩码,用垫块将长木板固定有定滑轮和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
B.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固定在滑块上,调整长木板的倾角,接通打点计时器,轻推滑块,直至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C.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换上新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出点的分布应该是等间距;
②C中滑块在匀加速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小于钩码的重力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倾斜挡板NM上的一个小孔K,NM与水平挡板NP成60°角,K与N间的距离$\overline{KN}$=a.现有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电粒子组成的粒子束,垂直于倾斜挡板NM,以速度v0不断射入,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
(1)若在NM和NP两档板所夹的区域内存在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NM和NP为磁场边界.粒子恰能垂直于水平挡板NP射出,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若在NM和NP两档板所夹的区域内,某一部分区域存在与(1)中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从小孔K飞入的这些粒子经过磁场偏转后也能垂直打到水平挡板NP上(之前与挡板没有碰撞),求粒子在该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若在(2)问中,磁感应强度大小未知,从小孔K飞入的这些粒子经过磁场偏转后能垂直打到水平挡板NP上(之前与挡板没有碰撞),求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分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图示中不规则折线表示的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轨迹
C.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D.物体温度改变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在一底边长为2L,底角θ=45°的等腰三角形区域内(O为底边中点)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电势差为U的电场加速后,从O点垂直于AB进入磁场,不计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影响.
(1)粒子经电场加速射入磁场时的速度?
(2)若要进入磁场的粒子能打到OA板上,求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
(3)设粒子与AB板碰撞后,电量保持不变并以与碰前相同的速度反弹,磁感应强度越大,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也越大,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用两根轻绳跨过固定滑轮接在小车上,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2m和m的物体A、B,当小车静止时两绳分别平行、垂直于斜面,如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现使A、B位置互换,当小车再次静止平衡时,
(1)求小车的质量;
(2)斜面对小车的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甲、乙两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之比为2:1,若他们的水平射程相等,求他们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之比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些固体材料受到外力后除了产生形变,其电阻率也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现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研究某长薄板电阻Rx的压阻效应.已知Rx的阻值变化范围为几欧到几十欧,实验室中有下列器材:
A.电源E(3V,内阻约为1Ω)B.电流表A1(0.6A,内阻r1约为1Ω)
C.电流表A2(0.6A,内阻r2=5Ω) D.开关S,定值电阻R0

①为了较准确地测量电阻Rx的阻值,请将电流表A2接入图1虚线框内并画出其中的电路图.
②在电阻Rx上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闭合开关S,记下电表读数,A1的读数为I1,A2的读数为I2,则Rx=$\frac{{{I_2}{r_2}}}{{{I_1}-{I_2}}}$(用字母表示).
③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然后让力反向从下向上挤压电阻,并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最后绘成的图象如图2所示.当F竖直向下(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时,可得Rx与所受压力F的数值关系是Rx=16-2F.(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
④定值电阻R0的阻值应该选用B.
A.1Ω             B.5Ω              C.10Ω               D.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