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激光利用光导纤维从一端输入,就可以传到千里之外,实现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 | |
B. | 接收无线电波时,所用的调谐电路如图所示,调节电容器的电容时,回路中的振荡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当电台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和振荡电流的频率相等时,回路中的振荡电流达到最大,从而接收到该电台 | |
C. | 当驱动力的频率=系统振动的固有频率时,系统振动振幅最大的现象叫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振动的固有频率相差较大时,系统振动很小.汽车通常有三级减震系统叫质量-弹簧系统,最下面是由车轮的轴和轮胎组成的第一级质量-弹簧系统,车身和座底弹簧组成第二级质量-弹簧系统,乘客和座椅弹簧组成的第三级质量-弹簧系统,这些质量-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都比较低,对来自地面的频率较高的振动有减震作用 | |
D. | 利用光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也可以做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下面的甲和乙两个图是计算机屏上显示的光照强度分布图,其中甲图是干涉图样,乙图是衍射图样. | |
E. | 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制成了电子钟 |
分析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调谐电路,通过调节电容器的电容时,使回路中的振荡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当发生电谐振时,即能收到该电台;当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达最大;并依据干涉条纹间距相等,而衍射条纹间距不等.
解答 解:A、在光导纤维中利用激光传递信息,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进行传输,故A正确;
B、接收无线电波时,所用的调谐电路如图所示,调节电容器的电容时,回路中的振荡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当电台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和振荡电流的频率相等时,回路中的振荡电流达到最大,发生电谐振,从而接收到该电台.故B正确;
C、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振幅达最大;所以汽车的减震系统的固有频率都比较低,对来自地面的频率较高的振动有减震作用.故C正确;
D、根据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干涉条纹间距相等,而衍射条纹间距不等,因此甲图是衍射图样,乙图是干涉图样,故D错误.
E、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制成了摆钟,并不是电子钟,故E错误;
故选:ABC.
点评 该题考查光导纤维的应用、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的应用、共振的防止与应用以及干涉与衍射的原理,都是课本中的一些常见的联系生活的记忆性的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即可做好这一类的题目,最后注意光的干涉与衍射条纹的间距不同.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等于m$\frac{{v}_{1}}{{t}_{1}}$ | |
B. | 汽车在t1~t2时间内的功率小于t2以后的功率 | |
C. | t1~t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等于(m$\frac{{v}_{1}}{{t}_{1}}$+Ff)v1 | |
D. | t1~t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frac{{v}_{1}+{v}_{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2}$ | B. | $\frac{2}{3}$ | C. | $\frac{3}{4}$ | D. | $\frac{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小球经B点后将沿着半圆轨道运动 | |
B. | 小球在B点的加速度为$\frac{g}{2}$ | |
C. | 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sqrt{\frac{3\sqrt{3}gR}{2}}$ | |
D. | 小球自抛出至落地点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时的变化量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两小球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 | B. | 两小球运动的时间相同 | ||
C. | 两小球的加速度相同 | D. | 落地时,两小球的速度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船能到达正对岸 | |
B. | 此船渡河的时间可以为11s | |
C. | 若船始终垂直于河岸开出,渡河距离最短 | |
D. | 船渡河的最短距离为40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v1=v2 | |
B. | t1=t2 | |
C. | 两物体在空中可能相遇 | |
D. | 两物体位于同一竖直线时,一定在AB中点的右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