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所示,一小物体放在小车上,它们一起在水平放置的箱子中运动,小车长为L,小车质量为M,小物体质量为m=$\frac{M}{2}$,小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车与箱底之间无摩擦,箱子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小车与箱子两壁碰后,速度反向,速率不变,开始时小车靠在箱子的左壁,小物体位于小车的最左端,小车与小物体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已知箱子足够长,试求:
(1)小物体不从小车上掉落下的条件;
(2)若上述条件满足,求小车与箱壁第n+1次碰撞前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3)小物体相对于小车滑过的总路程;
(4)若m=2M,则小物体不从小车上掉落下的条件.

分析 (1)第一次碰撞后,小物体与小车的相对速度最大,若第一碰撞后小物体不从小车上掉落,则以后就不会掉落.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解答.
(2)运用归纳法得到第1次、第2次…第n次碰撞后小物体与小车的共同速度,再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小车与箱壁第n+1次碰撞前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3)经过无数次碰撞后,小物体和小车最终将停在箱子左壁处,根据功能关系求小物体相对于小车滑过的总路程;
(4)若m=2M,小物体和小车最终将停在箱子右壁处,再由功能关系求小物体不从小车上掉落下的条件.

解答 解:(1)小物体一箱壁第1次碰撞到小物体与小车有共同速度v1.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Mv0-mv0=(M+m)v1
   μmgx1=$\frac{1}{2}$(M+m)v02-$\frac{1}{2}$(M+m)v12
将m=$\frac{M}{2}$,代入解得:
  v1=$\frac{M-m}{M+m}$v0=$\frac{1}{3}$v0
第一次碰后,小物体相对小车向右滑行的距离 x1=$\frac{4{v}_{0}^{2}}{3μg}$
同理,第二次碰后,小物体相对小车向左滑行的距离 x2=$\frac{4{v}_{1}^{2}}{3μg}$=$\frac{1}{9}•$$\frac{4{v}_{0}^{2}}{3μg}$<x1
所以第一次碰撞后小物体不落下,以后都不会掉落下,即小物体不掉落下小车的条件是:x1≤L
解得:L≥$\frac{4{v}_{0}^{2}}{3μg}$.
(2)与①式同理可得,第二次碰后小物体与小车有共同速度 v2=$\frac{M-m}{M+m}$v1=$\frac{1}{{3}^{2}}$v0
  …
第n次碰后小物体与小车有共同速度 vn=$\frac{1}{{3}^{n}}$v0

所以,小车与箱壁第n+1次碰撞前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frac{1}{2}(M+m){v}_{0}^{2}$-$\frac{1}{2}(M+m){v}_{n}^{2}$=$\frac{3}{4}$Mv02(1-$\frac{1}{{9}^{n}}$)
(3)当经过无数次碰撞后,小物体和小车最终将停在箱子左壁处,根据功能关系得
  μmgs=$\frac{1}{2}(M+m){v}_{0}^{2}$
解得,小物体相对于小车滑过的总路程 s=$\frac{3{v}_{0}^{2}}{2μg}$
(4)若m=2M,每一次碰后小物体均向右滑行一段距离,经过无数次碰撞后,小车最终将停在箱子右壁处,再由功能关系得
  μmgs=$\frac{1}{2}(M+m){v}_{0}^{2}$
将m=2M,代入解得 s=$\frac{3{v}_{0}^{2}}{4μg}$
小物体不掉落的条件为:L≥s
即得 L≥$\frac{3{v}_{0}^{2}}{4μg}$
答:
(1)小物体不从小车上掉落下的条件是L≥$\frac{4{v}_{0}^{2}}{3μg}$;
(2)若上述条件满足,小车与箱壁第n+1次碰撞前系统损失的机械能是$\frac{3}{4}$Mv02(1-$\frac{1}{{9}^{n}}$);
(3)小物体相对于小车滑过的总路程是$\frac{3{v}_{0}^{2}}{2μg}$;
(4)若m=2M,则小物体不从小车上掉落下的条件是 L≥$\frac{3{v}_{0}^{2}}{4μg}$.

点评 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和功能关系列方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弄清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运用数学归纳法总结出碰后共同速度的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V1和V2两种光得到的遏制电压Uc1和Uc2,电子电荷量为-e,已知V1>V2,则Uc1>Uc2(填“>”或“<”).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frac{{U}_{c1}-{U}_{c2}}{{v}_{1}-{v}_{2}}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高空中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为$\frac{g}{2}$,则该处距地球表面的高度为($\sqrt{2}$-1)R,在该高度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sqrt{\frac{\sqrt{2}g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某处放置,b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四颗卫星中,向心加速度最大的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人挑着扁担,匀速向前行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扁担受到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B.扁担对人的作用力是由于扁担形变引起
C.人对扁担的摩擦力水平向前
D.人对扁担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所示,由一段外皮绝缘的导线扭成两个半径为R和r圆形平面形成的闭合回路,R>r,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λ,导线截面半径远小于R和r.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按B=kt(k>0,为常数)的规律变化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B.大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frac{k({R}^{2}+{r}^{2})}{λ(R+r)}$D.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frac{k(R-r)}{2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所示,电路中a点电势为3V,b点接地,电阻R1:R2=1:5,电容器电容C为3pF,开始时ap相接,电路处于稳定状态.现在断开ap,边接bp直至电路重新稳定,则在这一过程中(  )
A.通过R3的电流方向先向左后向右B.通过R3的电流方向一直向右
C.通过R3的电荷量为2×10-12CD.通过R3的电荷量为9×10-12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在2014年底,我国不少省市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正常行驶速度v1=15m/s朝收费站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司机距离收费站中心线前d=10m处恰好匀减速至v2=5m/s,然后匀速行驶,司机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司机在中心线处恰好匀减速至零,经过t0=20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在ETC通道与人工收费通道的减速和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2m/s2和a2=1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通过人工收费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的位移大小是160m
B.汽车通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的位移大小是160m
C.汽车通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所需时间是17s
D.汽车通过ETC通道比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25.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为m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木板与地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则木板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1m1gB.μ2m2gC.μ2(m1+m2)gD.μ1m1g+μ2m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