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一质量为M=1.0kg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100m/s射入木块,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水平速度10m/s穿出.则子弹射穿木块过程,子弹所受合外力的冲量I和木块获得的水平初速度v分别为(  )
A.I=1.8 kg•m/s    v=1.8 m/sB.I=1.8 kg•m/s     v=2.0 m/s
C.I=-1.8 kg•m/s   v=1.8 m/sD.I=-1.8 kg•m/s    v=2.0 m/s

分析 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木块的速度,然后应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出子弹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解答 解:子弹穿木块的过程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Mv,
代入数据解得:v=1.8m/s,
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子弹,由动量定理得:
I=mv′-mv0=0.020×10-0.020×100=-1.8kg•m/s;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木块的速度、子弹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分析清楚运动过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甲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的高度h.某同学按照正确操作所选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D、E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5个点,打点频率为50Hz,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C、D、E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物体的质量m=0.1kg,重力加速度g=9.80m/s2

(1)根据以上数据,知当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0.190J,动能的增加了△EK=0.187J.(要求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为重物下落时受到阻力作用,重物要克服阻力做功而损失一部分机械能.(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在Oxy平面(纸面)内有垂直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足够长的挡板MN与x轴成30°角倾斜放置且通过原点O,放射源A的位置坐标为(0,a).某时刻,放射源A沿纸面向第一象限内的各个方向均匀地辐射同种带正电的粒子,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率均为$\frac{{\sqrt{3}aqB}}{2m}$.不计粒子的重力、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打到挡板的粒子均被接地的挡板吸收.

(1)求在同一时刻,放射源A发出的能够到达挡板的粒子中,最后到达挡板的粒子和最先到达挡板的粒子的时间差;
(2)保持挡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30°不变,在纸面内沿y轴负方向将挡板MN平移至某一位置,发现从放射源A发出的所有粒子中总有$\frac{1}{3}$的粒子能击中挡板,求挡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光滑固定轨道的左端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右端是半径为2R的四分之一圆弧,在轨道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B、C,且B、C间用一长度不变并锁定的轻弹簧拴接,弹性势能Ep=$\frac{2}{3}$mgR.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A从左侧的最高点自由滑下,A滑到水平面与B碰撞后立即粘在一起结合成D不再分离(碰撞时间极短).当D、C 一起刚要滑到右侧最低点时,弹簧锁定解除,且立即将C弹出并与弹簧分离,求:
(1)弹簧锁定解除前瞬间D、C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
(2)弹簧锁定解除后,C第一次滑上右侧轨道的最高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弹簧锁定解除后,若C、D(含弹簧)每次碰撞均在水平面上,求第N次碰撞结束时(C与弹簧分离)C、D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_{92}^{238}$U放射性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_{83}^{210}$Bi,而${\;}_{83}^{210}$Bi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_{a}^{210}$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_{81}^{b}$Ti,${\;}_{a}^{210}$X和${\;}_{81}^{b}$Ti最后都变成${\;}_{82}^{206}$Pb,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可知图中(  )
A.a=82,b=206
B.a=84,b=206
C.①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和电子而生成的
D.②是α衰变,放出的是正电子,正电子是由质子转变成中子和一个正电子而生成的
E.${\;}_{92}^{238}$U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后可生成新核${\;}_{82}^{206}$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①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所示,则合金丝的直径为0.730mm.
②该同学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阻值时,选择倍率为×100欧姆挡,按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测量,表盘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该电阻的阻值约为1.7×103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桌子上有一质量为m1的杂志,杂志上有一质量为m2的书.杂志和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杂志和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欲将杂志从书下抽出,则至少需要用的力的大小为(  )
A.(μ12)(m1+m2)gB.μ1(m1+m2)g+μ2m2gC.(μ12)m2gD.(μ1m12m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在均匀长木板上的运动规律.

(1)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乙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x1=3.62cm,x4=5.12cm,由图中数据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0.50m/s2,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即x2)约为4.12cm.
(2)若用该实验装置“探究ɑ与F、M之间的关系”,要用钩码(质量用m表示)的重力表示小车所受的细线拉力,需满足M?m,满足此条件做实验时,得到一系列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对应数据,画出a-F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若不计滑轮摩擦及纸带阻力的影响,由图象可知,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为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小车的质量M=1kg;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钩码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拉力F,如图丙所示,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图线的斜率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验证动能定理,在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所受合外力的条件下,在图乙中1、3两点间对小车用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mg(x2+x3)=$\frac{M}{8{t}^{2}}$[(x3+x42-(x1+x22].(用题中所涉及数据的字母表示,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的运动“探究克服阻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至零,如图1所示.在此过程中,阻力做功使自行车的速度发生变化.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恒定.

(1)在实验中使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为了计算自行车的初速度v,除了需要测出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s,还需要测量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滑行的时间t (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
(2)设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恒为f,计算出克服阻力做的功W及自行车的初速度v.改变人停止蹬车时自行车的速度,重复实验,可以得到多组测量值.以阻力对自行车做功的大小为纵坐标,自行车初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就可以得到克服阻力做的功与自行车速度变化的定性关系.在实验中作出W-v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