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cm用其拉着一个重200 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弹簧的伸长量为4 cm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 cm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有多大?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多大?

【答案】(1)0.4(2)120 N80 N

【解析】(1)由胡克定律知弹簧的拉力Fkx

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FFf

FfμG

联立①②③代入数据求得μ=0.4.

(2)由①式得当x=6 cm时,拉力F′=20×6 N=120 N

由于此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未变,故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等于μG,即80 N.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所受的阻力恒定,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分别为(  )

A. v1v2v3=321

B. v1v2v3= 1

C. t1t2t3=1

D. t1t2t3=):(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测得的

C.库仑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10kgmB=20kgA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一轻绳一端系住物体A,另一端系于墙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今欲用外力将物体B匀速向右拉出,求所加水平力F的大小。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一负点电荷Q,另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滑块(可看作点电荷)从a点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离开Q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减为零.已知ab间距离为s,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Q的库仑力一直大于滑动摩擦力

B. 滑块在运动过程的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等于

C. 此过程中达到最大速度时,PQ距离为

D. Q产生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

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甲所示安装;

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恒定).

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乙所示.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m/s

)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时,其速度也一定不变

D.当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速度也一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笔套与头发的接触使笔套带电

B. 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C. 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D. 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A,在A的左端放置一木块B,现AB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一子弹Cv0140 m/s向右水平射入木块B并留在B中,作用时间极短,最后BC恰好没有从A的右端滑下。已知木板A质量为5 kg,木块B质量为1.9 kg,子弹C质量为100 g,木板A和木块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6,木板A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求:

1)从子弹射入后经过多长时间BC滑到A的右端?

2)从子弹射入后到BC滑到A的右端的过程,木板A的位移是多少?

3)木板A的长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