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应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出木板与重物第一次与墙碰撞过程,系统动量的变化量.
(2)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可以求出移动的距离.
(3)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与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
解答 解:(1)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木板的速度与碰撞前等大反向,而重物的速度尚未发生变化,则系统动量的变化量等于木板动量的变化量,取向右为正方向,则:
△P=-mv0-mv0=-2mv0
即系统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2mv0,方向向左.
(2)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重物与木板相互作用直到有共同速度,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v0-mv0=(2m+m)v,
解得:$v=\frac{v_0}{3}$,
由功能关系得:$\frac{1}{2}$•3mv02-$\frac{1}{2}$•3mv2=2μmgx2,
解得:x2=$\frac{{v}_{0}^{2}}{12μg}$;
即木板的长度至少为$\frac{{v}_{0}^{2}}{12μg}$;
(3)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为零,然后再反向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与重物有共同速度,再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第二次撞墙.
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重物与木板相互作用,木板向左做减速运动,速度先减小到0,该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有:0-m(-v0)=μ×2mgt1…①
所以:${t}_{1}=\frac{{v}_{0}}{2μg}$…②
木板在第一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μ×2mgx1=$0-\frac{1}{2}m{v}_{0}^{2}$…③
所以:${x}_{1}=\frac{{v}_{0}^{2}}{4μg}$…④
木板向右加速到二者速度相等的过程中,设使用的时间为t2,位移为x2,则由动量定理:
2μmgt2=mv-0…⑤
所以:${t}_{2}=\frac{v}{2μg}=\frac{{v}_{0}}{6μg}$…⑥
由动能定理有:$\frac{1}{2}m{v}^{2}-0=-μ2mg{x}_{2}$…⑦
所以:${x}_{2}=\frac{{v}_{0}^{2}}{36μg}$…⑧
木板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匀速直线运动,有:x1-x2=vt3,
联立得:${t}_{3}=\frac{{2v}_{0}}{3μg}$…⑨
木板第二次与墙碰撞后,仍然是先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为零,然后再反向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与重物有共同速度,再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第二次撞墙.
由于第二次与墙碰撞后木板的速度为$v=\frac{v_0}{3}$,结合前面的公式①到⑨可知,木板在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后到第三次与墙壁碰撞前的三段时间分别为:
${t}_{4}=\frac{v}{2μg}=\frac{v}{6μg}$,${t}_{5}=\frac{v}{6μg}=\frac{{v}_{0}}{18μg}$,${t}_{6}=\frac{2v}{3μg}=\frac{{2v}_{0}}{9μg}$
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第三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为:t=t1+t2+t3+t4+t5+t6
联立得:t=$\frac{16{v}_{0}}{9μg}$.
答:(1)设木板质量为m,木板与重物第一次与墙碰撞过程,系统动量的变化量为2mv0,方向向左.
(2)假设木板第二次与墙碰撞前重物恰好滑到木板另一端,木板的长度至少为$\frac{{v}_{0}^{2}}{12μg}$;
(3)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第三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为$\frac{16{v}_{0}}{9μg}$.
点评 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动量定理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哪些过程动量是守恒的,才能根据动量守恒列式求解,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另外在第三问的解答过程中,木板在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后到第三次与墙壁碰撞前的三段时间的求解过程与木板在第一次与墙壁碰撞后到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前的时间求出的方法、步骤与结论都是相似的,可以使用前面的结论.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qrt{\frac{M+mv}{k}}$ | B. | $\frac{M+mμmg}{kM}$ | C. | $\frac{μMg(M+m)}{km}$ | D. | $\frac{M+mμg}{k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
B. | 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
C. | 弹簧对物体的弹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 | |
D. |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汽车从刹车开始至停止共耗时2.5s | |
B. | 汽车从刹车开始至停止共前进40m | |
C. | 汽车从开始刹车3s后,汽车位移为24m | |
D. | 汽车从开始刹车1s后,汽车位移为16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
B. | ${\;}_{92}^{238}$U(铀)衰变为${\;}_{91}^{234}$Pa(镤)要经过1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 | |
C. |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 |
D. | 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并释放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