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实验桌上放着晶体二极管、电容器、电阻各一只,性能均正常,外表十分相似.现用多用电表的某个档,分别测它们的正反电阻(以R1和R2表示)加以鉴别.测甲元件时,R1=R2;测乙元件时,R1<<R2;测丙元件,正测时,开始指针有向右偏转,接着指针向左返回,最后停在电阻无穷大处,反测时依然开始指针有向右偏转,接着指针向左返回,最后停在电阻无穷大处.  则甲、乙、丙三个元件分别为:甲电阻乙二极管丙电容.

分析 多用电表能测量电器的电压、电阻及电流,除直流电流外还可以交流电流.电阻是表笔正反接均一样,而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性,所以若正向电阻阻值小,那么反向阻值必大.对于电容器是容纳电荷的,刚接通时对电容器进行充电,稳定后相当于断开,阻值会变得很大.

解答 解:分别测它们的正反电阻加以鉴别.测甲元件时,正反接电阻一样,说明甲元件是电阻;测乙元件时,正向接时阻值较小,反向接时阻值较大,因此乙元件是二极管;测丙元件时,正测时,开始指针有向右偏转,接着指针向左返回,最后停在电阻无穷大处,反测时依然开始指针有向右偏转,接着指针向左返回,最后停在电阻无穷大处. 说明刚开始时正在给电容器充电,阻值较小,当稳定后阻值会很大.则丙元件是电容器.
 故答案为:电阻,二极管,电容

点评 多用电表测电阻时,表盘刻度不均匀,从右向左间格越来越密,同时测量读数时指针尽可能在中间附近.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所示为一正方体,在顶点A放一带负电的电荷,则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由于B、C、D三点到A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三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同
B.B、C、D三点的电势相等,但过B、C、D三点的平面不是等势面
C.如果将一正的点电荷由D点沿AD方向远离A点,则电场力做负功
D.如果在B、C、D三点放三个合适的点电荷,则A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可能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质量为m1的木块A和质量为m2的木块B,静止靠在竖直的墙面上,两木块接触面与墙面平行,A与墙间及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受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F,方向竖直向下
B.A受墙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1g,方向竖直向上
C.若力F增大为原来的两倍,A受B的摩擦力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D.若力F增大为原来的两倍,A受B的摩擦力大小、方向都不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 F1和 F2 的方向分别过 P1 和 P2 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 F3 的方向过 P3 点.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N、F2=3.85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 F1 和 F2的合力F(在所作图上给出F的值)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正确的说法是BD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填字母代号).
①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②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③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④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2)同学们在操作中有如下议论,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D(填字母代号).
①两细绳必须等长
②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③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④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如果实验情况如图①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②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②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所示,O1O2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关于O1O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图如图所示.MN是垂直于O1O2放置的光屏,沿O1O2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玻璃体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折射率小
B.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
C.在该玻璃体中,A光比B光的速度大
D.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

(1)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E
A.该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栓在小车上
D.悬挂物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质量,目的是使小车缓慢移动
E.实验结果采用a-$\frac{1}{m}$坐标作图,是为了根据图象直观地作出判断
(2)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五个点,如图2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0mm、12.00mm、14.00mm、16.00 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5.0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3所示. 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B,而实验中却用A表示.(选填字母符号)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绳对小车的拉力
(4)a-F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木板倾角过大),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木板倾角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AB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3)下面是该实验中的两个实验步骤: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
A中是没有记录两拉力的方向.B中是没有说明把结点拉到O点.
(4)如图甲是某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示意图,F 和F′中F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5)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的关系正确的有BC
A.F1=4N     B.F=12N      C.θ1=45°    D.θ1<θ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以水平地面建立x轴,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2kg的长木板左端,木板长L=11.5m.已知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m与M之间的摩擦因素μ2=0.9(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m与M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向右运动,木板的左端A点经过坐标原点O时的速度为V0=10m/s,在坐标为X=21m处的P点有一挡板,木板与挡板碰撞后立即以原速率反向弹回,而木块在此瞬间速度保持不变,碰后立刻撤去挡板,g取10m/s2,求:

(1)木板碰挡板时的速度v1
(2)碰撞后经经多长时间木块向右的速度减为零;此时木板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