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通过学习波粒二象性的内容,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C.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光子的波长变小了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分析 对于光是什么,最早的观点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即光的微粒说,而与牛顿同时代的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由于惠更斯认为光是纵波,偏振现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而泊松亮斑推动了波动说的发展,双缝干涉实验和单缝衍射证明光是一种波,麦克斯韦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答 解: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认为光的发射、传播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光子.故A正确.
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非常不容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故B错误.
C、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光子的能量减小,波长变大了,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C错误.
D、根据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光的波粒二象性与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属于对物理学史与基本概念的考查;了解了有趣的物理学史不但可以增强我们学习的乐趣,同样能引导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前攀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两块同材料木板都竖直固定在地面上,水平射来一颗子弹,相继穿过这两块木板(假定子弹通过木板时受到的力大小相同),所用时间T1、T2相等,子弹穿过第一块木板后速度为初速度的0.8倍,则两块木板厚度之比为9: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三个同等大小、质量分布均匀小球A、B、C顺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间隔相等,质量之比分别为1:1:4,则A、B、C三个小球所受彼此间引力之比为(  )
A.1:3:1B.1:4:4C.2:3:1D.2: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p表示一定质量密闭气体的压强,V表示体积,T表示热力学温度,t表示摄氏温度,则下图中表示该气体等容变化规律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两个摩擦传动的轮子,两轮之间无打滑现象.A为主动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已知A、B轮的半径分别是R1和R2,C点离圆心的距离为$\frac{{R}_{2}}{2}$,求C点处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一根弹性绳沿x轴方向放置,左端在原点O处,用手握住绳的左端使其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在绳上形成一简谐波,绳上质点N的平衡位置为x=5m,从绳左端开始振动计时,经过0.5s振动传播到质点M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求:绳的左端振动后经多长时间传播到质点N?质点N开始振动时,绳的左端质点已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压强不变而温度由100℃上升200℃时,其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此压强必然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一小物块置于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转盘上,随盘一起匀速转动,小物块所需的向心力由静摩擦力提供.若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1kg,离转轴的距离为10cm,转盘的角速度为5rad/s,则物块所需向心力的大小为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
C.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b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
D.如果a卫星由于阻力,轨道半径缓慢减小,那么其线速度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