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如图2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距离如图,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1.59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以下措施正确的是BC(填入相应的字母,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3)当M与m的关系满足M>>m时,才可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4)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frac{1}{M}$的图象.
(5)如图3,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分析 (1)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运用逐差法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2)探究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要求小车在无动力的情况下平衡摩擦力,不需要挂任何东西.小车的加速度应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平衡摩擦力时,是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等于摩擦力,即:mgsinθ=μmgcosθ,可以约掉m,只需要平衡一次摩擦力.操作过程是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
(3)要求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需求出绳子的拉力,而要求绳子的拉力,应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以M为研究对象求出绳子的拉力,通过比较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和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4)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5)图中没有拉力时就产生了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解答 解:(1)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frac{1}{3}$(a1+a2+a3
带入数据得:a=$\frac{{x}_{DG}-{x}_{AD}}{9{T}^{2}}=\frac{0.4065-0.1315-0.1315}{0.09}$m/s2=1.59 m/s2
(2)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使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正确;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同时要求开始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故D错误;
故选:BC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mg-F=ma
对M:F=Ma
解得:F=$\frac{mMg}{m+M}$
当M>>m时,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和盘的总重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a与M成反比,而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不能作a-M图象;但a=$\frac{F}{M}$,故a与$\frac{1}{M}$成正比,而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应作a-$\frac{1}{M}$图象,
(5)图中没有拉力时就产生了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故答案为:(1)1.59;(2)BC;(3)M>>m;(4)$\frac{1}{M}$;(5)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点评 (1)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实验的原理,知道当m的质量远小于M的质量,m的重力可以认为等于M所受的合力.
(2)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运用,会运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3)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尤其是理解平衡摩擦力和M>>m的操作和要求的含义.只要掌握了实验原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就能举一反三,所以要注意基本原理的学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一个质点在一个平面内受三个力的作用,能使合力为零的为(  )
A.1N  3N  5NB.3N   5N   8NC.5N   15N  25ND.5N   12N  1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的支配,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
B.电子绕核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它的轨道
C.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D.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在未知方向的恒力F作用下,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动能Ek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g=10m/s2)由上述已知条件,可求出(  )
A.力F的最小值为2.5N
B.力F不可能大于10N
C.物体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不断发生变化
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在任意位置F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电子绕核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
B.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为:光强大于临界值
C.${\;}_{92}^{235}$U+n→${\;}_{54}^{140}$Xe+${\;}_{38}^{94}$Sr+2n是裂变
D.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金原子质量大而且很坚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A、B两辆火车同一轨道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A=20m/s,B车在后,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200m处才发现前方A车,这时B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刹车.已知B车在进行火车刹车测试时发现,若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时刹车后至少要前进2250m才能停下,问:
(1)B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
(2)如果B车以最大加速度减速,能见度至少达到多少米时才能保证两辆火车不相撞?
(3)如果B车以最大加速度减速10s后,A车发现,立刻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时才能避开与B车相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据《每日邮报》2015年4月27日报道,英国威尔士一只100岁的宠物龟“T夫人”(Mrs T)在冬眠的时候被老鼠咬掉了两只前腿.“T夫人”的主人为它装上了一对从飞机模型上拆下来的轮胎.现在它不仅又能走路,甚至还能“跑步”了,现在的速度比原来快一倍.如图2所示,设“T夫人”质量m=1.0kg在粗糙水平台阶上静止,它与水平台阶表面的阻力简化为与体重的k倍,k=0.25,且与台阶边缘O点的距离s=5m.在台阶右侧固定了一个$\frac{1}{4}$圆弧挡板,圆弧半径R=5$\sqrt{2}$m,今以O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T夫人”通过后腿蹬地可提供F=5N的水平恒力,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1)“T夫人”为了恰好能停在O点,蹬地总距离为多少?
(2)“T夫人”为了恰好能停在O点,求运动最短时间;
(3)若“T夫人”在水平台阶上运动时,持续蹬地,过O点时停止蹬地,求“T夫人”击中挡板上的位置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B
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类比法
(2)研究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小车中增减砝码,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3)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 1两点间距离x1=30mm,1与2两点间距离x2=36mm,2与3两点间距离x3=42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4=48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0.60m/s2,小车在打计数点0时的瞬时速度为0.27 m/s.(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4)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0.200.300.400.500.60
a/m•s-20.100.200.280.400.52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③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B,而实验中却用A表示.
(选填字母符号)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绳对小车的拉力
C.沙子的重力            D.小车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磁感线和磁通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B.两个磁场叠加的区域,磁感线就有可能相交
C.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
D.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肉眼看不见的曲线,且总是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