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AB为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与光滑水平轨道BC相连接,质量为m2的小球乙静止在水平轨道上,质量为m1的小球甲以速度v0与乙球发生弹性正碰.若m1:m2=1:2,且轨道足够长,(sin37°=0.6,cos37°=0.8)求:
①碰撞后甲乙两小球的速度;
②要使两球能发生第二次碰撞,乙球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范围.

分析 ①由于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则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碰后两球的速度大小.
②根据动能定理得出碰后乙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抓住该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得出动摩擦因数的范围.

解答 解:①设碰后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以m1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0=mv1v1+m2v2…①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frac{1}{2}$m1v02=$\frac{1}{2}$m1v12+$\frac{1}{2}$m2v22…②
联立①②解得:v1=$\frac{{m}_{1}-{m}_{2}}{{m}_{1}+{m}_{2}}$v0=-$\frac{1}{3}{v}_{0}$,v2=$\frac{2{m}_{1}}{{m}_{1}+{m}_{2}}{v}_{0}$=$\frac{2}{3}{v}_{0}$;
②设乙球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为s,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能定理得,小球乙从水平面到斜面最高点的过程,有:
-(m2gsin37°+μm2gcos37°)s=0-$\frac{1}{2}$m2v22…③
小球乙从斜面最高点到水平面的过程,有:
   (m2gsin37°-μm2gcos37°)s=$\frac{1}{2}$m2v2-0…④
要使乙能追上甲发生二次碰撞,有:v>$\frac{{v}_{0}}{3}$…⑤
解得:μ<0.45;
答:①碰后小球甲速度大小为$\frac{1}{3}{v}_{0}$,乙球的速度大小为$\frac{2}{3}{v}_{0}$;
②要使两球能发生第二次碰撞,乙球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范围是μ<0.4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能定理的综合运用,知道弹性碰撞的特点,以及两球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是有关热学现象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有(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C.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可以把它全部用来做功
E.绝对零度不能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8N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一纸带如图(b)所示,则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应读为0.055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天体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
B.伽利略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回地球
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有一个点电荷Q(图中未画出),A、B为x轴上的两点,以x轴的正方向为电场力的正方向,放在A、B两点的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其所带电荷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
A.点电荷Q带正电
B.点电荷Q在A、B之间
C.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5×103N/C
D.将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的总功为负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小球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物块Q上,Q放在带小孔(小孔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现使小球在一个更高的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且物块Q始终静止在桌面上的同一位置,则改变高度后与原来相比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变小B.细线所受的拉力变小
C.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弹力增大D.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1.0m,右端带有竖直挡板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视为质点)A,以水平速度v0=4m/s滑上B的左端,而后与右端挡板碰撞,最后恰好滑到木板B的左端,已知$\frac{M}{m}$=3,并设A与挡板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碰撞时间忽略.求:
(1)A、B的最后速度;
(2)木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在空间中有平行xOy平面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100V/m.一群电量相同的带正电粒子以相同的初动能从P点出发,可以到达以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25cm的圆上的任意位置.比较圆上这些位置,发现粒子到达圆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A时,动能最大.已知∠OAP=37°,(不计重力,不计粒子间相互作用,sin37°=0.6,cos37°=0.8),则(  )
A.该匀强电场的方向沿x轴负方向
B.过A点的等势面与PA连线垂直
C.到达圆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Q点的粒子动能最小
D.P、A两点的间电势差为32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辆汽车从t=0时刻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经过4s时间,速度变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B.汽车的位移为24m
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m/sD.汽车2s末时的速度为7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