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R.A.Millikan)于20世纪初进行了多次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其实验原理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两个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接有可调电源.从A板上的小孔进入两板间的油滴因摩擦而带有一定的电荷量,将两板间的电势差调节到U时,带电油滴恰好悬浮在两板间;然后撤去电场,油滴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下落的油滴很快达到匀速下落状态,通过显微镜观测这个速度的大小为v,已知这个速度与油滴的质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计算油滴带电荷量的表达式为(  )
A.$q=\frac{kvd}{U}$B.$q=\frac{vdg}{kU}$C.$q=\frac{kv}{Ud}$D.$q=\frac{vg}{kUd}$

分析 根据两板间的电势差调节到U时,带电油滴恰好悬浮在两板间,写出受力平衡的方程,根据速度与油滴的质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写出相应的平衡方程,然后联立即可.

解答 解:油滴在电场中平衡时,由平衡得:mg=$\frac{qU}{d}$
由题给已知信息油滴匀速下落的过程中:v=km,联立得:q=$\frac{vdg}{kU}$,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关键是读懂题意,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难点在于题目的信息量较大,要有耐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一个人在离地面5米高处,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物体(g=10m/s2),下面正确的是(  )
A.2秒末物体达到最高点,1秒末物体达到最大高度的一半
B.2秒末物体瞬时速度为零,1秒末物体的速度为初速度的一半
C.2秒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D.3秒末物体的位移为1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将变大
B.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C.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
D.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E.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如果油膜没有充分展开,测出来的分子大小将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处于n=1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波长为λ的光子后,均跃迁到n=4激发态,氢原子从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最多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其中从n=4激发态跃迁到n=2激发态发射光的波长为5倍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光具 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已知实验中选用缝间距d=0.20mm的双缝屏,像屏与 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mm.

①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2甲所示,图2甲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2乙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6mm;接着再转动手轮,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3甲所示,此时图3乙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15.02mm;
②若通过第①中的测量可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x,利用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测量结果 可计算出这种色光的波长,其字母表达式为λ=$\frac{d△x}{L}$(用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测量量 的字母表示);代入数据,可计算出λ=660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小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减少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之后形成的电子束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该元素的半衰期将增大
E.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导热良好的质量为m1=10kg气缸竖直与地面,不计厚度,质量为m2=8kg,横截面积为S=1.0×10-2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上部,活塞下面的气缸内通过粗糙的大地与大气相通,活塞可自由运动,但不漏气,静止时活塞处于如图位置,在活塞下方粘有质量为m3=4kg的一方块铁块,图中所示高度H=50cm,h1=30cm,h2=h3=10cm,若除分子间互相碰撞以外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此时环境温度为t=27℃,环境大气压P=1.0×105Pa且不随温度变化,重力加速度g=10m/s2
①由于环境升温使活塞下面的铁块恰好到达地面,求此时环境温度;
②由于环境再次升温使气缸恰好被顶离地面,求此时环境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变,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1
B.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9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9:1
D.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1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人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现象
B.库仑最早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C.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