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传播,波速为2.0m/s,该波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甲所示,在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振幅为60cm
B.质点的振动周期为4.0s
C.t=0时,x=4.0m处质点比x=6.0m处质点的速度小
D.t=0时,x=4.0m处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

分析 由甲图读出波长和振幅,结合波速求出周期.由波动图象读出t=0时刻,x=4.0m处质点和x=6.0m处质点的位置,从而判断速度大小.

解答 解:A、根据甲图可知,振幅为A=30cm,故A错误;
B、根据甲图可知,波长λ=8m,则周期T=$\frac{λ}{v}=\frac{8}{2}=4s$,故B正确;
C、根据甲图可知,t=0时,x=4.0m处质点在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x=6.0m在波峰处,速度为零,故C错误;
D、根据乙图可知,x=0处质点在t=0时向下振动,根据波的平移法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t=0时,x=4.0m处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识别、理解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能力,要把握两种图象联系的能力,能根据波动图象读出波长和振幅,特别注意质点只上下振动,不随波迁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混合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其所受重力大小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均在平直轨道上运行)(  )
A.120km/hB.240km/hC.320km/hD.480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进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方法,如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在下列研究中,运用理想实验方法的是(  )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
C.密立根测得电荷量e的数值
D.伽利略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C.当分子间距离增加时,分子引力增加,分子斥力减小
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授课中的一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液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效应.在视频中可观察到漂浮的液滴处于周期性的“脉动”中.假设液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滴的上述“脉动”可视为液滴形状的周期性的微小变化(振动),如图所示.已知液滴振动的频率表达式为f=k$\sqrt{\frac{σ}{ρ{r}^{3}}}$,其中k为一个无单位的比例系数,r为液滴半径,ρ为液体密度;σ(其单位为N/m)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它与液体表面自由能的增加量△E(其单位为J)和液体表面面积的增加量△S有关,则在下列关于σ、△E和△S关系的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σ=△E×△SB.σ=$\frac{1}{△E×△S}$C.σ=$\frac{△E}{△S}$D.σ=$\frac{△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①先将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让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每经过0.02s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个点,图2中的纸带是实验过程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打下O点(图中未标出)时,重锤开始下落,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刻度尺0刻线与O点对齐,A、B、C三个点所对刻度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高度hB=19.40cm,下落的速度为vB=1.94m/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重锤由静止开始下落h时的速度大小为v,则该实验需要验证的关系式是$gh=\frac{1}{2}{v^2}$.(用题目所给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A、B为两个验电器,在B上装有一个几乎封闭的空心金属球C(仅在上端开有小孔),最初B和C带电,A不带电.D是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某同学利用这些器材完成了下面实验:使不带电的D先跟C的外部接触,再让D跟A的金属球接触,这样操作若干次,发现A的箔片张开;而让不带电的D先跟C的内部接触,再让D跟A的金属球接触,这样操作若干次,发现A的箔片始终不张开.通过以上实验,能直接得到的结论是(  )
A.电荷分布在C的外表面B.电荷在C的表面均匀分布
C.带电的C是一个等势体D.电荷总量是守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8V,内阻不为零,电灯A标有“10V,10W”字样,电灯B标有“8V,20W”字样,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6Ω,当滑动触头P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电灯电阻的变化)(  )
A.电流表的示数一直增大,电压表的示数一直减小
B.电流表的示数一直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一直增大
C.电流表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D.电流表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一质量 m=2kg的滑块从高h=1.5m处无初速度下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的$\frac{1}{4}$粗糙圆弧AB,圆弧半径R=1.5m,再经长l=4m的粗糙平面BC滑上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M=4kg的足够长的长木板,长木板M的上表面与BC面齐平,与C点的间隙可忽略,滑块滑至C点时的速度vc=6m/s.当滑块m滑至长木板M上表面的同时施加给M-个大小F=6N的水平向右的作用力,经t0=1s撤去F.已知滑块m与粗糙圆弧AB,粗糙平面BC及M的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g取10m/s2)求:
(1)滑块m在粗糙圆弧AB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滑块m与长木板M的最终速度的大小及滑块m在长木板M上表面上滑动时所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