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该波的传播速度v=$\frac{s}{{t}_{2}-{t}_{1}}$ | |
B. | 这列波的波长λ=$\frac{s({t}_{2}-{t}_{1})}{{t}_{1}}$ | |
C. | t=0时刻,振源O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 |
D. | P点在$\frac{{t}_{2}+3{t}_{1}}{4}$时刻处于波峰位置 | |
E. | t1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
分析 由P点的振动图象读出P点振动的周期,即为该波的周期.根据OP距离与传播时间求出波速,再求解波长.t=0时刻,振源O振动的方向与t=t1时刻P点的起振方向相同.t=t2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解答 解:AB、由P点的振动图象读出P点振动的周期为T=t2-t1,则该波的周期即为T=t2-t1.
由题看出,波从O传到P的时间为t1,则波速为v=$\frac{s}{{t}_{1}}$;由v=λf得,波长λ=$\frac{s({t}_{2}-{t}_{1})}{{t}_{1}}$.故A错误,B正确.
CE、t=0时刻,振源O振动的方向与t=t1时刻P点的起振方向相同,由图读出:沿y轴正方向.故C正确,E错误.
D、以上可知该波的周期即为T=t2-t1.所以P点在$\frac{{t}_{2}+3{t}_{1}}{4}$=t1$+\frac{T}{4}$时刻处于波峰位置,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波在同一介质中匀速传播,波速常用v=$\frac{△x}{△t}$求解.波的基本特点有:振源O振动的方向与介质中各点的起振方向相同,基础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q=$\frac{BSI}{4ρ}$,Q=$\frac{π{B}^{2}ω{l}^{3}S}{32ρ}$ | B. | q=$\frac{BSl}{8ρ}$,Q=$\frac{π{B}^{2}ω{l}^{3}S}{16ρ}$ | ||
C. | q=$\frac{BSl}{4ρ}$,Q=$\frac{{B}^{2}ω{l}^{3}S}{4πρ}$ | D. | q=0,Q=$\frac{π{B}^{2}ω{l}^{3}S}{32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如果这两列波相遇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 |
B. | 从图示时刻开始,甲图中P点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所经历的时间比乙图中Q点第一次到平衡位置所经历的时间长 | |
C. | 甲图中的P质点比M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 |
D. | 从图示的时刻开始,经过t=1.2s,甲图中P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2m,乙图中Q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前进了12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并第一个测出引力常数为G | |
B. | 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给予验证 | |
C. | 牛顿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下落快”观点 | |
D. |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卫星“G1”和“G3”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frac{R}{r}$g | |
B. | 如果调动“高分一号”卫星快速到达B位置的下方,必须对其减速 | |
C. | “高分一号”是低轨道卫星,其所在高度有稀薄气体,运行一段时间后,高度会降低,速度增大,机械能会减小 | |
D. | 卫星“”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frac{2πr}{3R}$$\sqrt{\frac{r}{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c点电势为8V | |
B. | 场强大小为$\frac{4}{{\sqrt{2}L}}$ | |
C. | 质子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frac{2L}{υ_0}$ | |
D. | 若质子从bd方向入射,它在以后运动中电势能会先减小后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