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7 N、8 N、9 N | B. | 8 N、2 N、11 N | C. | 7 N、1 N、5 N | D. | 10 N、1 N、1 N |
分析 多力能否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主要是判断三个共点力的合力能否为零,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 解:A、8N和7N的最大合力为15N,最小为1N,二者的合力可以为9N,故可能与9N合力为零,故A正确;
B、当2N和8N的合力最大为10N,不可能为11N,故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B错误;
C、当7N和1N的最大合力为8N,最小为6N,二者的合力不可逆为5N,故不可能与5N合力为零,故C错误;
D、10N和1N的合力最小为9N,最大为11N,不可能与1N的力合力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可借助所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进行判断,即:两力之和大于第三力,两力之差小于第三力,则合力可以为零.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 |
B. |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
C. |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 |
D.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的区别,所以功是矢量 | |
B. | 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 |
C. | 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为负 | |
D. | 当人从蹲在地上至站起的过程中,人受到的重力做负功,地面给人的支持力做正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 |
B. |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 |
C. |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
D. | 玻尔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才能做圆周运动 | |
B. |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
C. |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和加速度都在不断的改变着 | |
D. | 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率变化越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某个力对物体不做功,则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发生位移 | |
B. | 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它适用于所有的宏观和微观世界 | |
C. | 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了引力常量G | |
D. | 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和月球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落地时间只与水平抛出的初速度有关 | |
B. | 只要是具有水平初速度的物体,其运动就是平抛运动 | |
C. |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增量都是相等的 | |
D. | 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