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如图所示,两个带电球,大球的电荷量大于小球的电荷量,可以肯定(  )
A.两球可能都带正电
B.两球都带负电
C.大球受到的静电力大于小球受到的静电力
D.两球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

分析 物体相互排斥时,物体带同种电荷.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球受到的库仑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答 解:A、B、根据图可知,两球之间是排斥力,只能判断两球带的电性相同,不能肯定两球都带正电还是都带负电,故A正确,B错误.
C、D、两球之间的库仑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球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要注意两球受到的库仑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两球之间的库仑力大小相等,与两球带的电荷量多少无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正上方放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一表面绝缘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Q的电场),从左端以初速度v0滑上金属板,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运动到右端,在该运动过程中(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C.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D.静电力对小球先做负功后再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竖直向下,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1s内、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在1 s末、2s末、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下落开始连续通过三个5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sqrt{2}-1):(\sqrt{3}-\sqr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如图,AB和CD为等势面,电势分别为φ和φ′,则φ>φ′(填“>”“=”或“<”),负电荷q在M点和N点的电势能大小EM<EN;若把q从M移到N是克服电场力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在某次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所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A.小灯泡“2.5V,0.2A”
B.电流表0~0.6A~3A(内阻约1Ω)
C.电压表0~3V~15V (内阻很大)
D.滑动变阻器“2A,10Ω”
E.电源(两节干电池)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在实验时小杰同学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物电路,则具体实验操作前该电路需改进的地方有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电流表量程太大、滑片应置于左侧.
(2)在改正电路需改进之处后,小杰同学进行了实验,但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额定电压2.5V,而是只能勉强达到1.80V,于是他猜想是否干电池太旧,总电动势只能达到1.8V,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用以上器材进行了测该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2,实验数据如下:
U(V)2.372.302.182.101.901.601.30
I(A)0.110.140.180.210.290.420.56
①请在图3的坐标纸上画出U-I图线,由图线可得E=2.61V,电源内阻为r=2.60Ω.
②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电压只能达到1.8V的原因是否如小杰所猜测?否(填“是”或“否”).由实验数据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8V时电流为0.19A,试通过分析说明只能达到1.80V的原因:在小灯泡伏安特性实验中,由于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使得外电阻与内电阻阻值接近,因而外电压不可能接近电源的电动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电烫斗的温度总是低了,为了提高其温度,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法(  )
A.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粗细但长度长些的电阻丝
B.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粗细但长度短些的电阻丝
C.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长度但细些的电阻丝
D.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长度但粗些的电阻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如图所示,小滑块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沿斜面向下加速滑动,在到达底端的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7m,则:
(1)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2)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是多少?
(3)斜面的长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U-I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动势E1>E2B.电源电动势E1=E2C.电源内阻r1>r2D.电源内阻r1<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
A.6 s末乙追上甲
B.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10 m
C.在0~4 s内与4~6 s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
D.8 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