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如图1所示.
①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D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②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frac{4{π}^{2}{n}^{2}L}{{t}^{2}}$(用 L,n,t 表示)
③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123
摆长L/cm80.0090.00100.00
50 次全振动时间t/s90.095.5100.5
振动周期T/s1.801.91
重力加速度g/(m•s-29.749.73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 T=2.01s,g=9.76m/s2
④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B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分析 ①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原理是: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才是简谐运动;为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摆球的直径应远小于摆线的长度,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作为摆球.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半径.
②应用单摆轴公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③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求出单摆周期、应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
④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变形得出T2与L的关系式,再分析T2-L图象中g与斜率的关系,得到g的表达式.根据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分析各图线与b之间的关系.

解答 解:①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1m左右的摆线,故选A,为减小空气阻力影响,摆球应选质量大而体积小的金属球,故选D,因此需要的实验器材是AD.
②单摆的周期:T=$\frac{t}{n}$,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可知,重力加速度:g=$\frac{4{π}^{2}L}{{T}^{2}}$=$\frac{4{π}^{2}{n}^{2}L}{{t}^{2}}$.
③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三组实验中,周期:T=$\frac{100.5s}{50}$=2.01s,代入数据:g=$\frac{4{π}^{2}{n}^{2}L}{{t}^{2}}$解得:g=9.76m/s2
④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得,T2=$\frac{4{π}^{2}L}{g}$,根据数学知识可知,T2-L图象的斜率k=$\frac{4{π}^{2}}{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frac{4{π}^{2}}{k}$.
A、若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摆长变成摆线的长度l,则有T2=$\frac{4{π}^{2}L}{g}$,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对T2-L图象来说,T2=$\frac{4{π}^{2}L}{g}$+$\frac{4{π}^{2}r}{g}$与b线T2=$\frac{4{π}^{2}L}{g}$斜率相等,两者应该平行,$\frac{4{π}^{2}r}{g}$是截距;故做出的T2-L图象中a线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故A错误;
B、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图线的斜率k偏小.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图线c对应的斜率k偏小,根据T2-L图象的斜率k=$\frac{4{π}^{2}}{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frac{4{π}^{2}}{k}$可知,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故C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①AD;②$\frac{4{π}^{2}{n}^{2}L}{{t}^{2}}$;③2.01;9.76;④B.

点评 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模型,单摆只有在摆角很小,空气阻力影响不计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才可以看成简谐运动,要知道影响实验结论的因素.应用单摆周期公式可以解题;要掌握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写出如图图象中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表达式.

V=1+$\frac{2}{3}$t;V=t;V=40-2.5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已知质量分别均匀的球壳对其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科学家设想在赤道正上方高d处和正下方深为d处各修建一环形轨道,轨道面与赤道面共面.现有A、B两物体分别在上述两轨道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地球半径为R,轨道对它们均无作用力,则两物体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周期之比为(  )
A.$\frac{{a}_{A}}{{a}_{B}}$=($\frac{R-d}{R+d}$)2B.$\frac{{v}_{A}}{{v}_{B}}$=$\sqrt{\frac{R-d}{R+d}}$
C.$\frac{{ω}_{A}}{{ω}_{B}}$=$\sqrt{\frac{(R-d)^{3}}{(R+d)^{3}}}$D.$\frac{{T}_{A}}{{T}_{B}}$=$\sqrt{\frac{(R+d)^{3}}{{R}^{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用10等分游标尺进行一次测量时的示意图,此时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3.3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将一质量为M=2kg的绝缘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一正方形导线框abcd放在绝缘长木板上,正方形导线框的质量为m=1kg,边长L=1m,电阻R=0.1Ω,以过bc边的中垂线mn为边界,如图1所示,由t=0时刻开始在mn左侧的线框区域内加一竖直向下的磁场,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在mn右侧的线框区域内加一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2=0.5T的匀强磁场,线框abcd的四边为磁场的边界.若导线框与长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0.5V
B.在t=1s时,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1N,方向水平向左
C.导线框中产生俯视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在0-1s内,导线框一直静止在绝缘长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小滑块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向下滑,在到达底端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斜面长度的$\frac{7}{15}$,求:小滑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天平,秒表,导线,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平天、秒表,还缺少的器材是刻度尺、重锤、低压交流电源.
(2)关于本实验的操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C.
A.实验时,应先松开纸带使重锤下落,再接通电源.
B.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间距接近2mm的纸带进行测量.
C.必须用天称出重锤的质量,以便计算锤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D.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重锤的质量应大些,体积尽量小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甲所示,带斜面的足够长木板P,质量M=3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右侧靠竖直墙壁,倾斜面BC与水平面AB的夹角θ=37°、两者平滑对接.t=0s时,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Q从顶点C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乙所示为Q在0~6s内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部分图线.已知P与Q间的动摩擦因数是P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5倍,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木板P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t=8s时,木板P与滑块Q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①关于操作步骤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测量原长,后竖直悬挂
B.先竖直悬挂,后测量原长
C.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弹簧的自重
②为了探求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李强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弹簧已经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甲弹簧为66.7N/m,乙弹簧为200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甲(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