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细绳相连,它们的质量相等,物体A放在滑动摩擦系数为0.5的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它们都静止,并且物体B离地面的高度是0.8m.求物体B着地后物体A在桌面上滑移的最大距离.
对系统运用动能定理得,
mBgh-μmAgh=
1
2
(mA+mB)v2

解得v=2m/s.
对A研究,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gs=0-
1
2
mv2

解得s=0.4m.
答:物体B着地后物体A在桌面上滑移的最大距离为0.4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0.5m的光滑半圆轨道.在距离BxA点,用水平恒定推力F=20N将质量为m=2kg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推到B处后撤去水平推力,质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C处后又正好落回A点,则距离x的值应为多少?(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随着人类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所示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的坡度.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

①列车进站时,利用上坡使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减少因为刹车而损耗的机械能
②列车出站时利用下坡把储存的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起到节能作用
③相对于普通火车轨道而言,“明珠线”在城市内部,不允许有较大的起步和刹车距离,所以更需题图的设计
④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而设计的风景建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0.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的A点.A点距光滑斜坡底端B点的距离为S=8m,物体运动时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3/4.用恒力F作用在m上沿AB运动S'=5m后撤去F,m继续运动滑上斜坡后在C点水平飞出,正好垂直击中紧靠在斜坡右端、倾角为a=30°的斜面上.如果斜坡高度H=3m,求:
(1)物体从C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若要达到上述要求,拉力F的最小值为多大?方向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倾斜直轨道AB和半径为0.2m的圆轨道BCD组成,AB和BCD相切于B点,CD连线是圆轨道竖直方向的直径(C、D分别为圆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质量为0.lkg的小滑块从轨道AB上的某点由静止滑下,已知,∠BOC=30°,g=l0m/s2
(l)若小滑块刚好能通过最高点D,则它在D点的速度为多大?
(2)写出小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所受压力大小F与下滑高度H的函数关系式;
(3)诺只将AB部分换成与滑块间动摩擦因数为
3
10
的轨道,为保证滑块过D点后在斜面上的落点与O点等高,求滑块在斜面上下滑的高度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木块沿着高度相同、倾角不同的3个光滑斜面由顶端静止滑下,如下图所示.
则滑到低端的动能大小关系是(  )
A.倾角大的动能最大
B.倾角小的动能最大
C.倾角等于45°的动能最大
D.三者的动能一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衔接,导轨半径R,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在A处压缩弹簧,把物块释放,在弹力的作用下获得一个向右的速度,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圆周运动到达C点,求:
(1)弹簧对物块的弹力做的功;
(2)物块从B至C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3)物块离开C点后落回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直立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弹簧上端B点h高处的A点自由下落,在C处小球速度达到最大.x0表示BC两点之间的距离;Ek表示小球在C处的动能.若改变高度h,则表示x0随h变化的图象、Ek随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山地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所示,一滑雪坡由斜面AB和圆弧面BC组成,BC圆弧面和斜面相切于B,与水平面相切于C,竖直台阶CD底端与倾角为θ的斜坡DE相连.第一次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滑下通过C点后飞落到DE上,第二次从AB间的A′点(图中未标,即AB>A′B)由静止滑下通过C点后也飞落到DE上,运动员两次与斜坡DE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φ1和φ2,不计空气阻力和轨道的摩擦力,则(  )
A.φ1>φ2
B.φ1<φ2
C.φ12
D.无法确定两角的大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