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该实验采用“等效替代”法,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即要求橡皮筋形变的大小和大小相同;
(2)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导致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值)与实际值(实际实验的数值)存在差别,只要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是否换成橡皮条不影响实验结果;
(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采用“等效法”.
解答 解:(1)在该实验中要求每次拉橡皮筋的时要使橡皮筋形变的长度和方向都相同,即要到同一位置,这样两次的效果带等效,才符合“等效替代”法.
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选:A.
(2)A、B、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算出的值,而实际值是单独一个力拉O点的时的值,因此F′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F是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3)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在重合;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
故选:B
故答案为:(1)A;(2)BC;(3)B
点评 对于中学中的实验,学生尽量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具体操作细节的意义,解答实验问题时才能更加有把握,要掌握实验原理,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卢瑟福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本性 | |
B. |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发射到核外,这就是B衰变的实质 | |
C. | 一个氘核${\;}_{1}^{2}$H与一个氚核${\;}_{1}^{3}$H聚变生成一个${\;}_{2}^{4}$He氦核的同时,放出一个质子 | |
D. |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一群氢原子核外电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 | |
E. | 已知${\;}_{90}^{234}$Th的半衰期是24天,48g的${\;}_{90}^{234}$Th经过72天后衰变了42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动势就是电源两极的电压 | |
B. | 电压U=$\frac{W}{q}$和电动势E=$\frac{W}{q}$中的W不一样的,U=$\frac{W}{q}$中的W是静电力所做的功 | |
C. | 在电源内部正电荷、负电荷都由负极流向正极 | |
D. | 一段金属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目越多,则形成的电流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摩擦后产生了新的电荷 | |
B. |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
C. | 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
D. | 电子和正电荷同时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灯泡L将变暗 | B. | 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减小 | ||
C. | 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不变 | D. | 有电流从右至左通过定值电阻R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铁球一定受4个力作用 | |
B. | 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方向可能不过铁球的重心 | |
C. | 斜面对铁球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铁球重力沿着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 | |
D. | 铁球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一定大于球重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 |
B. | 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大 | |
C. | 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大 | |
D. | 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