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A与B的接触面水平,它们的质量为mA=2mB=2m,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1和F2前后两次分别作用在A和B上,如图(1)和(2)所示,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1)中,只要F1>3μmg,B就会在地面上滑动
B.在图(1)中,只要F1>4μmg,A就会相对于B滑动
C.在图(2)中,A的加速度最大能达到2μg
D.在图(1)和(2)中,当A和B刚要相对滑动时,F1=F2

分析 根据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隔离对A或B分析求出整体的临界加速度,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不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最大拉力,然后通过整体法隔离法逐项分析.

解答 解:在图(1)中:
当A、B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f=2μ•2mg=4μmg
隔离对B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4μmg-μ3mg=ma,解得a=μg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_{1}^{\;}-μ3mg=3ma$,解得${F}_{1}^{\;}=6μmg$,知当${F}_{1}^{\;}>6μmg$时,A、B发生相对滑动;
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_{m}^{\;}=μ3mg=3μmg$,只要${F}_{1}^{\;}>3μmg$,B就会在地面上滑动,故A正确,B错误;
在图(2)中:
当A、B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f=2μ•2mg=4μmg
隔离对A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μ•2mg=2ma′,解得a′=2μg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_{2}^{\;}-μ•3mg=3ma$,解得:${F}_{2}^{\;}=9μmg$,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通过隔离法或整体法求出A、B不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最大拉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直尺测量一段横截面积为圆的导线长度为L;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导线的直径D,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则导线直径D=5.663mm.

(3)已知导线的电阻Rx约为几欧,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则测量其阻值时,图2测量电路最合理的是A
(4)连接好电路,在某次测量中,读出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该金属导线的电阻率ρ=$\frac{πU{D}^{2}}{4IL}$(用题目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方向、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每当感应电动势e变换方向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都为最大
B.t1和t3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
C.该图是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刻开始计时的
D.t2和t4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下图中的甲(选填“甲”或“乙”).

(2)采集多组数据后,得到了如图丙的一条U-I图线,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内阻为0.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1)小华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拖有纸带的小车水平静止地放在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所示,轻推小车,直到小车沿木板向下缓慢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请答“正确”或“不正确”)
答:不正确.
(2)如果小华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他得到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F图线是图中的C(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以下措施正确的是BC.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钩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本实验M应远大于m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2)如图2,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平衡摩擦过度.
(3)图3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在倾角为θ=30°的固定斜面上,恰好匀速下滑;已知斜面长度L=5m,g取10m/s2,欲使物体由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冲到顶端,物体从底端上滑时的初速度至少为v0=10m/s;滑到顶端所需的时间为1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长为2m的直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入磁感应强度为5×10-5T的匀强磁场中.若导线中通有10A的恒定电流,则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从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同时发射一枚火箭,两火箭初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均沿极地的水平方向,经过时间t(约3.5h)两火箭相距最远为L,已知两火箭都沿着椭圆轨道飞行,地球半径为R,地表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心是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
B.两火箭一定会在赤道的上空相遇
C.两火箭最远相距L=4($\frac{g{t}^{2}{R}^{2}}{{π}^{2}}$)${\;}^{\frac{1}{2}}$-2R
D.火箭距地面的最大高度h=2($\frac{g{t}^{2}{R}^{2}}{{π}^{2}}$)${\;}^{\frac{1}{3}}$-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