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动能定理即可求得飞行过程中动能的改变量;
(2)根据带电粒子的电场中的偏转,第一次粒子水平射出后将做类平抛运动,此粒子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即是落在金属板上的粒子圆形面积的半径,第二次粒子在竖直方向做减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结合几何关系求出;
(3)根据(2)的公式,结合动能定理即可求出不能达到B板的速度.
解答 解:(1)电子由O点打在B板上的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做功,则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的变化量为:△Ek=eU0
(2)打在最边缘处的电子,将是类平抛运动的电子,在垂直电场方向做匀速运动,即:r=v0t
在平行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即d=$\frac{1}{2}$at2
其中,a=$\frac{aE}{m}$,
则有:t=d$\sqrt{\frac{2m}{eU}}$
将r=vt代入得:r=v0•d$\sqrt{\frac{2m}{eU}}$
第一次A板接电源的负极,电子向B板做加速运动,最大区域为一个圆形的半径为:r1=v0d•$\sqrt{\frac{2m}{e{U}_{0}}}$
第二次A板接电源的正极,电子向B板做减速运动,打在B板上的最大区域范围边缘的电子沿垂直于极板方向的速度恰好等于0,此时电子只剩下沿平行于极板方向的分速度,设该分速度为v,则电子运动的过程的逆过程可以看作是类平抛运动,此时对应的半径为:r2=vd•$\sqrt{\frac{2m}{e{U}_{0}}}$
由于r2=$\frac{1}{2}$r1
所以:v=$\frac{1}{2}$v0
因水平方向均为匀速运动,第一次的半径是第二次的2倍,而水平速度第一次也是第二次的两倍,则根据x=vt可知,两次打在边缘处电子用时相等;
(3)要使电子恰好到达B端,电子向B板做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可得:-eU0=$\frac{1}{2}$mv2-$\frac{1}{2}$mv02
若电子恰好能到达B板,则应是竖直向上的粒子恰好到达B板,则有:-eU=0-$\frac{1}{2}$mv02
联立以上方程得:U=$\frac{4}{3}$U0
答:(1)第一次打在B板上电子分布区域最边缘的电子,在两金属板间飞行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eU0;
(2)第一次与第二次打在电子分布区域最边缘的电子在两金属板间飞行的时间之比1:1;
(3)为使电子不能到达B板,由电源的输出电压应电源的输出电压应大于$\frac{4}{3}{U_0}$.
点评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求解的物理量选择物理规律解决问题.注意动能定理以及平抛运动规律的准确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转中的地球 | |
B. | 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 |
C. | 在里约奥运会女子仰泳100米决赛时的傅园慧 | |
D. | 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人在车上行走,若人相对车突然停止,则车也突然停止 | |
B. | 人在车上行走的平均速度越大,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也越大 | |
C. | 人在车上行走的平均速度越小,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就越大 | |
D. | 不管人以什么样的平均速度行走,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第1s末与第3s末的加速度相同 | B. | 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相同 | ||
C. | 3s末与5s末的位移相同 | D. | 3s末与5s末的速度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31kg | B. | 1028kg | C. | 1023kg | D. | 1022k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 A | B. | $\frac{2\sqrt{30}}{3}$A | C. | $\frac{8}{3}$ A | D. | 2 $\sqrt{2}$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