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图甲为某同学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桌面上,木  板上的小车右端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小车左端相连,将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托盘下落高度一定,木板足够长,小车没有碰到右侧滑轮(小车在碰到右侧滑轮之前,托盘就着地了).将小车中的砝码依次移至托盘中,释放托盘,多次实验打下纸带.实验中小车质量为M,托盘质量为m0,每个砝码的质量也为m0,所有砝码与托盘的总质量为m,且满足M》m,托盘下落的高度为h,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操作中先将长木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接下来再进行一项调节是B
A.将长木板一端垫高,释放空托盘让其拖动小车拉着纸带并打点,然后利用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一端垫高,撤除拉线,用手拨动小车后让其拉着纸带运动并打点,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一端垫高,撤除拉线,让小车白行下滑拉着纸带并打点,然后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加速运动
D.每移动一次砝码,小车对木板的压力都不同,导致摩擦力不同,所以都应平衡一次摩擦力

(2)实验中,用不同数目的砝码,拉动小车拖动纸带,打出纸带,利用纸带的测量数据来进行研究,上面图乙是一条实验纸带,O为初始点,纸带上的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原始点,则对纸带上的数据处理正确的是C
A.选取OA间距,求OA间的平均速度
B.选取DE间距,求DE间的平均速度
C.选取DG间距,求DG间的平均速度
D.选取AG间距,求AG间的平均速度
(3)实验对多次做功的定量记录和对纸带的分析,多次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在数据处理时采用了图象法处理,纵轴为小车最大速度的υ2,横轴为n,托盘中的砝码个数n=n-1,得到图丙,图线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了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是:合外力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此实验数据也可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情况下,图中的图线斜率的表达式:k=$\frac{2{m}_{0}gh}{M+m}$.

分析 本题是实验题,除了考察实验过程,而且考察对数据的处理.既探究了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同时又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律,可谓一举两得.
(1)不管是达到什么目的,都须考虑摩擦力,所以要平衡摩擦力.垫高左端让小车拉着纸带在长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打下的点迹应均匀.
(2)要求末速度,因为每次砝码下降的高度均为h,所以下降h后系统已经匀速运动了,只有点迹均匀才能是匀速运动,从纸带点迹来看,最后一段说明砝码盘已经落地,小车已经匀速运动了.
(3)小车的质量为M,所有砝码与托盘的总质量为m,且满足M》m,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合外力等于所有砝码与托盘的总重力.而总重力与n成正比,故能得到v2与n成正比关系.
(4)由机械能守恒律,砝码及盘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系统增加的动能,写出表达式就能看出斜率k式子.

解答 解:(1)由于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摩擦力,为了平衡摩擦力,所以要把左端垫高一点,当Mgsinθ=μMgcosθ时,可以等效为不受摩擦力.实际操作时用手拨动小车后让其拉着纸带运动并打点,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所以选:B
(2)因为是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所以必须求出末速度,而末速度是用平均速度代替的,在能够计算速度且使误差尽量减小的情况下,时间越短,误差越小,所以只能选DG段,求平均速度从而代替末速度,况且DG段点迹均匀说明已经匀速运动,所以选:C
(3)对于整个系统而言,变化n系统质量未变,但改变了合外力,合外力的变化与n成正比,故可得:合外力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由机械能守恒律可得:$〔(n-1)+1〕{m}_{0}gh=\frac{1}{2}(M+m){v}^{2}$,整理得:${v}^{2}=\frac{2{m}_{0}gh}{M+m}n$,故v2--n图象的斜率为k=$\frac{2{m}_{0}gh}{M+m}$.
故答案为:(1)B    (2)C    (3)合外力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frac{2{m}_{0}gh}{M+m}$.

点评 本题巧妙的是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从小车拿下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砝码盘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相当于一个砝码.题目已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画出了v2-n 图象,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而n又与砝码及盘的总重力(可看成合外力)成正比,所以能得到合外力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律,写出守恒式,就能看出斜率的表达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保持开关S1闭合、S2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1;再闭合开关S2,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2.则Q1与Q2的比值为(  )
A.2:1B.5:3C.1:2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点间距离L=2.0m,传送带始终以v0=4.0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与竖直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将质量m=2.0kg的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左端A点,接着小物块经B点进入圆弧轨道,恰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C.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小物块在传送带上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t;
(2)求圆弧轨道的半径R;
(3)设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位置到B点距离为x,若仅改变x大小,总能使小物块在圆弧轨道和传送带上往复运动(小物块在每次进人圆弧轨道后都沿原路径返回传送带),求x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如图为某同学一次“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记录,用两个力F1、F2同时作用将橡皮筋的结点拉到O点,F1、F2的大小已在图中标注,F1的方向沿OA指向A,F2的方向沿OB指向B.
(1)用力的图示求出F1、F2的合力F=5.0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要求作图).
(2)用一个力F'把橡皮筋的结点再次拉到O点,记录F'的大小和方向,若F'与F1与F2的合力(填“F1”、“F2”、或“F1与F2的合力”)在实验误差内允许的范围内相等,说明共点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反应时间是指人们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某男生用一把直尺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粗略估算某女生的反应时间,男生竖直握住直尺的上端,并把直尺下端的零刻度线对准女生手的“虎口”,当女生看到直尺开始下落时迅速用手握紧尺子,测试发现“虎口”握在L=19.60cm的刻度线上,g取9.80m/s2.求:
(1)该女生的反应时间t;
(2)女生的手刚要握住尺子时尺子的速度大小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置于物体B上,质量分别为mA和mB,A受水平恒力F1,B受水平恒力F2,F1与F2方向相同,但F1>F2,物体A与物体B保持相对静止,试求物体B受到物体A对它的摩擦力和地面对B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大小可以不计的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A和B互相排斥,静止时两球位于同一水平面,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由此可知(  )
A.A球的质量较大
B.B球的质量较大
C.两球所受电场力大小相等,但B球受的拉力较大
D.两球接触后,再静止下来,两球所受电场力大小相等,两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为α′、β′,则仍有α′<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轻绳AO和BO共同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AO与BO垂直,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OC连接重物,求AO、BO两绳所受拉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正向通过时几乎没有电阻,电流反向时,电阻很大).完成下列测量步骤:

(1)检查多用电表的机械零点.
(2)将红、黑表等分别插入正、负表笔插孔,二极管的两个极分别记作a和b,将红表笔接a端时,表针几乎不偏转,接b端时偏转角度很大,则为了测量该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应将红表笔接二极管的a(填“a”或“b”)端.
(3)将选择开关拨至电阻“×100”挡位,进行正确的测量步骤后,发现表针偏角较小.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应让电表指针尽量指向表盘中央,应重新选择量程进行测量.则该同学应选择×1k(“×10”或“×1k”)挡,然后重新进行欧姆调零,再进行测量.测量后示数如图所示,则测量结果为30k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