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每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该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C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2)在本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有B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3)做本实验时,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栓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在纸上②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遗漏,指出错在哪里:在①中是应记下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即F1和F2的方向在②中是应依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图在③中是应将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
(4)如图2所示,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2甲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①由图甲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2.5N和4.0N(只需读到0.1N)②在图乙的方格纸中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5)如图3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甲(力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分析 (1、2、3)在实验中使用一根弹簧秤拉细线与两根弹簧秤拉细线的作用效果要相同(即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而细线的作用是画出力的方向,弹簧秤能测出力的大小.因此细线的长度没有限制,弹簧秤的示数也没有要求,两细线的夹角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但拉弹簧秤时必须保证与木板平面平行.
(4)先得出弹簧秤的最小分度,再由指针的位置读出拉力的示数;画力的图示应注意先选择合适的标度,再由标度表示出力的大小,由细线的方向得出力的方向;根据作图的方法作图即可.
(5)用一个弹簧拉橡皮筋时的力为实际值,实际值一定是沿着橡皮筋方向的.

解答 解:(1)A、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错误;
B、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B错误;
C、在拉弹簧秤时必须要求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否则会影响力的大小,故C正确;
故选:C.
(2)A、要保证两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一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橡皮条要沿相同方向伸长量相同,则O点的位置应固定.故A错误.
    B、本实验是在水平面作力的图示,为了减小误差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故B正确.
    C、本实验,弹簧称的拉力应不超过量程,两个弹簧称拉力的大小没有要求,只要使两次效果相同就行,故C错误.
    D、本实验只要使两次效果相同就行,两个弹簧称拉力的方向没有限制.故D错误.
故选:B.
(3)该实验采用“等效法”进行,即一个弹簧秤和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时应该拉至同一位置O点,由于力是矢量,因此在记录数据时,不光要记录力的大小,还要记录其方向,这样才能做平行四边形,从而验证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否与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
所以在①中是应记下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即F1和F2的方向,在②中是应依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图,在③中是应将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
(4)由图可知,弹簧秤的最小分度为0.1N,则读数分别为:2.5N和4.0N,
取如图所示的两格表示0.5N,则可得出F1、F2,由上图得出两力的方向;作出平行四边形,即其对角线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故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图示如下所示:

(5)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而由于实验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因此理论值F的方向与竖直方向总要有一定夹角,所以甲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故答案为:(1)C;(2)B;(3)应记下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即F1和F2的方向;应依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图;应将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
(4)2.5;4.0;(5)甲

点评 本实验采用是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实验中要保证一个合力与两个分力效果相同,结点O的位置必须相同.对于实验题目,只有亲自做过实验,做起来才能心中有数,而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背实验而做实验题目效果会很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a)是测量电阻RX的原理图.学生电源输出电压可调,电流表量程选0.6A(内阻不计),标有长度刻度的均匀电阻丝ab的总长为40.0cm

(1)根据原理图链接图(b)的实物图
(2)断开S2,合上S1;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为2.0V时,单位长度电阻丝为电压u=0.05V/cm.记录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
(3)保持S1闭合,合上S2;滑动c点改变ac的长度L,同时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电流表A1的示数与步骤②记录的值相同,记录长度L和A2的示数I.测量7组L和I值,测量数据已在图(c)中标出,写出RX与L、I、u的关系式RX=$\frac{Lu}{I}$;根据图(c)用作图法算出RX=3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所示,MN和PQ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两平行金属导轨,接人电源,为使ab金属棒对导轨的压力为零,现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那么该磁场方向应是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质量m=2.0×103kg的汽车沿下坡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km/h,汽车继续沿下坡匀加速直行l=350m、下降高度h=50m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km/h.
(1)求从发现刹车失灵至到达“避险车道”这一过程汽车动能的变化量;
(2)求汽车在下坡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3)若“避险车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7°,汽车在“避险车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sin17°≈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光滑绝缘半球槽的半径为R,半径0A水平,同时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场,一质量为m的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槽的右端A处无初速度沿轨道滑下,滑到最低位置B,球对轨道的压力为2mg.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
(2)小球过B点后能到达的最高点与半径0A的距离H;
(3)小球受到的最大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甲、乙两个实验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探究动能定理”
(1)甲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生物实验装置,探究外力对滑块做功与滑块动能变化的关系.
①实验前需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使之水平,气源供气后,利用现有器材如何判断导轨是否水平?答:
将滑块轻轻放在导轨上,看滑块是否静止,如果滑块静止,则导轨水平

②如图2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片的宽度d=1.560cm,实验时将滑块从如图1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0.624×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为2.50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在本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m、滑块与挡光片的总质量M和滑块在运动起点时遮光片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③本实验中,外力对滑块做功W的表达式为mgL,滑块(和遮光片)动能变化量Ek2-Ek1的表达式为$\frac{1}{2}$M($\frac{d}{△t}$)2,通过几次实验,若两者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从而说明合外力对滑块做功等于滑块动能变化量.
④本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因素是:钩码的重力大于滑块受到的拉力,功的测量值偏大
(2)乙实验小组用如图3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需要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带动纸袋运动的情况,如图3所示,给电磁打点计时器提供的电源是C(选填序号)A.4节干电池;B.3节干电池;C.学生电源4V-6V,交流输出;D.学生电源4V-6V,直流输出;步骤如下: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纸袋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B.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上的左端下面垫上木板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斜面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将一根橡皮筋按如图3方式连接在小车上,调整小车位置,在弹性限度内使橡皮筋的形变大一些,记下小车开始运动时的位置;D.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将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小车,得到一条打了一系列印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明所对应的橡皮筋条数;E.测出纸带上打点均匀部分的最大点间距,并求出最大间隔对应的平均速度,这就是小车的最大速度Vm;F.改变橡皮筋的条数,重复上述实验,把橡皮筋条数n和对应的最大速度的平方${v}_{m}^{2}$记录在表格内.
实验次数123456
橡皮筋条数 m123456
小车最大速度的平方vm2/m2•s-2vm12vm22vm32vm42vm52vm62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可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简要说明判断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精确的方法.答:小车拖动纸袋运动,测量打点计时器在纸袋上打出的每两点间的间隔是否相等,若相等,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实验步骤F,“改变橡皮筋的条数,重复上述实验”中,各个橡皮筋是以串联方式还是以并联方式接在小车上?答:并联
③在上述实验中,每一次实验,不同数量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转化成另一个量表示,请你说明不同数量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大小用什么量表示?在用此量表示时,需要注意什么?答:用并联橡皮筋条数n表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多少.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实验,小车都应该从同一位置释放
④采用什么方法寻找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答:验算每一次实验小车最大速度vm的平方与该次实验橡皮筋的条数n之比是否为相等.若各次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说明小车的动能变化量与拉力对小车做的功成正比.或:以橡皮筋条数n为坐标系的横轴、vm2为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上描出相应的数据点,将这些点连接,若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说明小车的动能变化量与拉力对小车做的功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面是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明,期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火车通过一座小桥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B.研究运动员万米长跑的时间,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C.研究某杂技演员所做的空翻动作,可以把杂技演员看做质点
D.研究电风扇叶片的转动情况,可以把叶片看成质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谱仪最初是由汤姆生设计的,他用质谱仪发现了氖20和氖22
B.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很好地解释了磁化、消磁等现象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情况中能将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
A.研究从广州到清远的汽车的轮胎的转动时可以将汽车看做质点
B.乒乓球比赛中可以将乒乓球看做质点
C.给花样溜冰运动打分时可以将花样溜冰运动员看做质点
D.研究昆虫的爬行轨迹时可以将昆虫看做质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