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所示,由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1,飞船飞行五圈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
(1)飞船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aA
(2)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h2
(3)沿着椭圆轨道从A到B的时间tAB

分析 (1)由黄金代换确定出地球质量.飞船在A点由万有引力产生加速度求得加速度.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用周期关系即可求解高度;
(3)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结合椭圆轨道半长轴的大小,求出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的周期,从而求出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

解答 解:(1)地表:GM=gR2  ①
在A点:a=$\frac{GM}{{r}^{2}}$=$\frac{GM}{(R+{h}_{1})^{2}}$   ②
由①②式可得:a=$g\frac{{R}^{2}}{(R+{h}_{1})^{2}}$
(2)在B点:$G\frac{M}{(R+{h}_{2})^{2}}=m(R+{h}_{2})\frac{4{π}^{2}}{{T}^{2}}$ ③
由①③式可得:${h}_{2}=\root{3}{\frac{g{R}^{2}{T}^{2}}{4{π}^{2}}}$-R  而T=$\frac{t}{N}$,则h2=$\root{3}{\frac{g{R}^{2}{t}^{2}}{4{π}^{2}{N}^{2}}}-R$
(3)根据题意得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frac{2R+{h}_{1}+{h}_{2}}{2}$=$\frac{\root{3}{\frac{g{R}^{2}{T}^{2}}{4{π}^{2}}}+R+{h}_{1}}{2}$,设椭圆周期为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frac{{r}^{3}}{T{′}^{2}}=\frac{(R+{h}_{2})^{3}}{(\frac{t}{N})^{2}}$  得T′=$\sqrt{\frac{(\frac{t}{N})^{2}{r}^{3}}{(R+{h}_{2})^{3}}}$=$\sqrt{\frac{({\frac{t}{N})}^{2}(\root{3}{\frac{g{R}^{2}{T}^{2}}{4{π}^{2}}}+R+{h}_{1})^{3}}{(R+{h}_{2})^{3}}}$
则由A到B历时为$\frac{T′}{2}$=$\frac{1}{2}$$\sqrt{\frac{({\frac{t}{N})}^{2}(\root{3}{\frac{g{R}^{2}{T}^{2}}{4{π}^{2}}}+R+{h}_{1})^{3}}{(R+{h}_{2})^{3}}}$
答:(1)飞船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g\frac{{R}^{2}}{(R+{h}_{1})^{2}}$
(2)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为$\root{3}{\frac{g{R}^{2}{t}^{2}}{4{π}^{2}{N}^{2}}}-R$

(3)沿着椭圆轨道从A到B的时间为$\frac{1}{2}$$\sqrt{\frac{({\frac{t}{N})}^{2}(\root{3}{\frac{g{R}^{2}{T}^{2}}{4{π}^{2}}}+R+{h}_{1})^{3}}{(R+{h}_{2})^{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的直接应用,注意选取适当的公式解题,难度适中;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应是椭圆轨道的半个周期.关键掌握开普勒第三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几种物理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砸钉子时不用橡皮锤,只是因为橡皮锤太轻
B.跳远时在沙坑里填沙,是为了减小冲量
C.在推车时推不动是因为推力的冲量为零
D.船舷常常悬挂旧轮胎,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减小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x轴的下方存在匀强电场E1和磁感应强度大小B=0.02T的匀强磁场,电场竖直向上,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x轴的上方空间存在电场强度大小E2=0.075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有一粗糙的方口塑料直管置于y轴上,长为3m,其开口端正好位于坐标原点O处,一质量m=4×10-6kg,电荷量q=4×10-4C的带电小滑块(尺寸比管口边长略小)自塑料直管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到离管口1m处的C点时已达到最大速度v0=5m/s,并最终从管口射出.已知小滑块与直管间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E1
(2)求小滑块从A点开始运动到原点O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3)求小滑块从管口射出后的最小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0=2m/s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为m=10kg的工件(可看做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底端,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μ=$\frac{\sqrt{3}}{2}$,经过时间t=1.9s,工件被传送到顶端,取g=10m/s2求:
(1)传送带的长度;
(2)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Q
(3)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甲所示,半径R=0.4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圆形轨道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相切,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m=1kg的物块接触(无栓接),将物块向左压缩弹簧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弹簧将物块弹出后,物块向右运动至B点前已经与弹簧脱离,并沿圆弧轨道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随离A点的距离L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A、B两点间距L=2m,取g=10m/s2.求:
(1)物块到C端的速度的大小;
(2)物块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物块释放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一群原来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1能级的过程中(  )
A.放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B.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C.氢原子放出光子后,核外电子运动的动能将减小
D.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最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8V、内阻约为2Ω)
B.电压表V(0~3V,内阻约为3kΩ)
C.电流表A(0~1A)
D.电阻箱R(0~99999.9Ω)
E.滑动变阻器(0~20Ω)
F.滑动变阻器(0~100Ω)
G.开关、导线若干

(1)采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压表的内RV,调节电阻箱R,使电压表指针满偏,此时电阻箱示数为R1;再调节电阻箱R,使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一半处,此时电阻箱示数为R2
①电压表内阻RVR2-2R1
②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D.
A.实验中电源可使用待测电源
B.闭合开关S前,应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小
C.调节电压表满偏时,电阻箱的阻值是逐渐增大的
D.实验中忽略了电源的内阻,会使测量值偏大
(2)若测得电压表内阻RV=3010Ω,与之串联R=6020Ω的电阻,将电压表的量程变为9V.
(3)为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电路连接完整,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选择E(选填“E”或“F”),并指出产生实验误差的一个原因(写出一项):电压表分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
C.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1.11 eV
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 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小球a、b的质量分别是m和2m,a从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的顶端无初速下滑,b从斜面等高处以初速度v0平抛,比较a、b落地的运动过程有(  )
A.所用的时间相同B.a、b都做匀变速运动
C.落地前的速度相同D.a、b所受合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