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2015年2月天宇上演“木星冲日”是指太阳、地球、木星排列成一条直线,从地球上看木星与太阳方向正好相反,冲日前后,木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最明亮,是观测木星的最佳时机.已知木星的公转半径均为地球公转半径的5.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6年天宇一定会再次上演“木星冲日”
B.2016年天宇不会上演“木星冲日”,2017年一定会上演“木星冲日”
C.木星的公转周期约为9年
D.木星的公转周期约为12年

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结合轨道半径之比求出周期之比,从而得出木星的公转周期.抓住三者再次出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结合$\frac{2π}{{T}_{地}}t-\frac{2π}{{T}_{木}}t=nπ$,n=1,2,3…得出经历的时间.

解答 解:根据$G\frac{Mm}{{r}^{2}}=mr\frac{4{π}^{2}}{{T}^{2}}$得,T=$\sqrt{\frac{4{π}^{2}{r}^{3}}{GM}}$,因为木星的公转半径约为地球公转半径的5.2倍,可知木星的周期约为地球公转周期的12倍,即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年,故C错误,D正确.
根据$\frac{2π}{{T}_{地}}t-\frac{2π}{{T}_{木}}t=nπ$,n=1,2,3…得,再次出现木星冲日的时间t=$\frac{6}{11}$年、$\frac{12}{11}$年、$\frac{18}{11}$年…,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知道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地球上发射卫星,其轨道为椭圆,G为万有引力常量,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Q点为近地点,在地球表面上,速度V1,P点为远地点距离地心的距离为r,速度为V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在P点的向心加速度aP=$\frac{GM}{{r}^{2}}$B.在P点的向心加速度aP=$\frac{{{V}_{2}}^{2}}{r}$
C.卫星的周期T=$\sqrt{\frac{(\frac{r+R}{2})^{2}}{K}}$(K为常数)D.V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球B对墙的压力增大B.球B对柱状物体A的压力增大
C.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摩擦力不变D.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支持力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果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能反映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图象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从比较清晰的点起分析此纸带,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的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3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宇宙中双黑洞合并所产生的引力波.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最先语言了引力波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牛顿C.法拉第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半径R=0.2m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圆轨道末端与紧靠着的两个长为L=0.2m的长木块A、B的上表面齐平,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C从圆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滑下后依次滑上长木块A、B,已知A、B,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1kg,C与A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求滑块C从A刚滑上B时三者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是小球大球在同一竖直线上并叠放在一起的超级碰撞实验,可以使小球弹起上升到很大高度.若小球在上质量为m,大球在下质量为3m,同时从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h远大于两球半径,所有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竖直方向上,求: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闭合开关s后,调节R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增大△U,在此过程中有(  )
A.R2两端电压减小△UB.通过R1的电流增大$\frac{△U}{{R}_{1}}$
C.通过R2的电流减小量大于$\frac{△U}{{R}_{2}}$D.路端电压增大量为△U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