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离地面高度h=0.45m,质量均为m=1kg的物块A与长木板B叠放在一起,以v0=4m/s的速度与物块C发生弹性碰撞,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碰撞后瞬间B板速度v1=-2m/s,长木板B的J边未进入PQ区域时,与物块A已到共速,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0.1,g取10m/s2,当B板的J边处在宽d=1m的PQ区域内时,B板就会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使B板最终向左离开该区域,且A始终没有滑落B板.求:

(1)B板右端J边刚进入边界P的速度v2
(2)物块C离开水平面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
(3)讨论:F在不同的可能取值范围,B板右端J边处在PQ区域的时间t与恒力F的关系.如果F=5N,计算B板最终的速度v.

分析 (1)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物体速度.
(2)由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平抛运动可以求出物体的水平位移.
(3)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 解:(1)B、C碰后,以A、B为系统,直到共速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2mv2
解得,J边进入PQ区域的速度:v2=1m/s;
(2)B、C发生弹性碰撞,设C质量为mc,碰后速度为vc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CvC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frac{1}{2}$mv02=$\frac{1}{2}$mv12+$\frac{1}{2}$mCvC2
代入数据解得:v1=-2m/s,mC=3kg,vC=2m/s,
C离开水平面后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h=$\frac{1}{2}$gt2,水平方向:s=vCt,代入数据解得:s=0.6m;
(3)设J边进入PQ区域,刚好能到达Q边界:vt=0,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t2-v22=2(-a)d,
代入数据解得:a=0.5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恒力:F1=2ma=2×1×0.5=1N,
设J边进入PQ区域,A、B恰好能一起做匀变速运动,
A有最大加速度am=μg=0.1×10=1m/s2
恒力:F2=2mam=2×1×1=2N,
讨论:当1 N<F≤2N时,A、B一起匀变速运动,加速度:a1=$\frac{F}{2m}$,
进入及返回的过程互逆,所以:t1=$\frac{2{v}_{1}}{{a}_{1}}$=$\frac{4}{F}$;
当F>2N时,A、B发生相对滑动,B的加速度:a2=$\frac{F-μmg}{m}$,
进入及返回的过程互逆,所以:t2=$\frac{2{v}_{1}}{{a}_{2}}$=$\frac{2}{F-1}$;
F=5N,t=0.5s,B板右端J边离开P,此时A的速度:vA=v2-amt=0.5m/s,
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A、B系统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2)+mvA=2mv,
代入数据解得:v=-0.25m/s,方向:水平向左;
答:(1)B板右端J边刚进入边界P的速度v2=1m/s;
(2)物块C离开水平面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0.6m;
(3)当1N<F≤2N时,t1=$\frac{4}{F}$,当F>2N时,t2=$\frac{2}{F-1}$,当F=5N时,v=0.25m/s,方向向左.

点评 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是多体多过程问题,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θ=30°、质量为M的斜面体B上.现用水平力F推物体A,在F由零增大至$\frac{\sqrt{3}mg}{2}$再逐渐减为零的过程中,A和B始终保持静止.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于(M+m)g
B.A对B的压力的最小值为$\frac{\sqrt{3}mg}{2}$,最大值为$\frac{3\sqrt{3}mg}{4}$
C.A受到摩擦力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frac{mg}{4}$
D.A受到摩擦力的最小值为$\frac{mg}{2}$,最大值为$\frac{3mg}{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下列几个实验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
B.乙图中玻璃管抽成真空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C.丙图中砝码所受到的重力等于小车的合外力
D.丁图是伽利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用的实验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圆盘加速转动时,角速度的增加量△ω与对应时间△t的比值定义为角加速度β(即β=$\frac{△ω}{△t}$).我们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游标卡尺、纸带、复写纸来完成下述实验:(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A、B、C、D…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①如图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圆盘的侧面,当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②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匀加速转动;
③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圆盘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圆盘的半径r为3.000cm;
(2)由图丙可知,打下计数点B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9.18rad/s;
(3)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大小为23.5rad/s2; ( (2),(3)问中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度从P点水平射入一个有边界、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分别从A点和B点离开电场,且AO<B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个粒子电性相反
B.两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一样
C.两个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D.两个粒子的电势能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的复杂性
B.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C.基态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可能发射多种频率的光子
D.Th核发生一次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P和电压U2的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压U和电流I,利用P=UI得到电功率.实验所使用的小灯泡规格为“3.0V1.8W”,电源为12V的电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
(1)准备使用的实物电路如图1所示.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正确位置.(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2)现有10Ω、20Ω和50Ω的定值电阻,电路中的电阻R1应选10Ω的定值电阻.
(3)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电池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
(4)小明处理数据后将P、U2描点在图2坐标纸上,并作出了一条直线,是否正确?答: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粗糙水平轨道AB与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粗糙轨道BC相切于B点且平滑连接.圆弧的半径R=0.40m,有一质量m=0.20k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轨道上与B端距离s=0.8m的位置,在一斜向右上与水平方向成37°恒力F=2N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物块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C端时,速度恰好为零.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g=10m/s2,求:
(1)物块在水平轨道上运动到B端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沿圆弧形轨道从B端运动到C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已知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所示,1、2、3、4表示某电场的一组等势线,曲线abc表示某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其运动轨迹与等势面4相切于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B.粒子运动至b点时一定是电势能最小
C.不论粒子是从a运动至c或从c运动至a,粒子运动的加速度总是先增大后减小
D.粒子运动至b点时电场力做功瞬时功率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