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甲)所示,一倾角为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行.现将一质量m=2kg的小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放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10m/s2,sin 370=0.6,cos37°=0.8.求:

(1)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0s内物体机械能增量及因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

分析 (1)根据斜率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物体在0-2s内的位移为负值,在2-10s内的位移为正值.0-10s内物体机械能增量等于动能增加量与重力势能增加量之和.在前6s内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求出相对位移△s,产生的热量为Q=μmgcosθ•△s.

解答 解:(1)由图象知,物体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为:a=$\frac{△v}{△t}$=$\frac{4-0}{6-2}m/{s}^{2}=1m/{s}^{2}$
对此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cosθ-mgsinθ=ma
解得:μ=0.875
(2)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则得物体在0-10s内的位移为:
s=$\frac{4+8}{2}×4$m-$\frac{2×2}{2}$m=22m
物体被送上的高度为h=s•sinθ=22×0.6=13.2m,重力势能增加量为:
△EP=mgh=2×10×13.2=264 J
动能增加量为:△EK=$\frac{1}{2}m{v}_{2}^{2}-\frac{1}{2}m{v}_{1}^{2}$=$\frac{1}{2}×2×{4}^{2}-\frac{1}{2}×2×{2}^{2}$=12J
故机械能的增加量为:△E=△EP+△EK=264+12=276J
0-10s内只有前6s内发生相对滑动.
在0-6s内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s=vt=4×6m=24m,
物体的位移为:s=$\frac{2+4}{2}×2$m=6m
则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为:△s=s-s=24-6=18m
产生的热量为:Q=μmgcosθ•△s=0.875×2×10×0.8×18=252 J.
答:(1)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875;
(2)0-10s内物体机械能增量是276J,因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是252J.

点评 本题一要读懂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位移和加速度,二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求解相关的量,对于热量,要根据相对位移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A、B两个相同的球处于高为H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A做自由落体运动,B先沿固定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运动,从圆弧面抛出后做平抛运动,若B球落地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A球落地时重力做功瞬时功率的一半,则圆弧轨道的半径为(忽略小球的大小)(  )
A.$\frac{1}{4}$HB.$\frac{3}{4}$HC.$\frac{1}{2}$HD.$\frac{1}{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下面的照片拍自一组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现场.
(1)从实验装置照片甲中,我们容易发现一些错误,例如“没有平衡摩擦力”等,请你认真观察再指出两处不妥之处应用交流电源,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照片乙是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在这个环节中小车需要夹上纸带并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填“需要”或“不需要”)

(2)丙图为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同学已经取好了计数点ABCDE(相邻的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未打出),但在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时,计数点D不慎沾上墨水,请你重新再取计数点,测量出AB之间的距离为1.40厘米,计算出C点过打点计时器时的速度大小为0.21米/秒(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精确测量密闭容器内液体的体积,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研究:
如图所示,实验使用的长方体容器B内部的底面积为1m2,高为1m,容器静止于水平面上.在容器顶部镶嵌一个利用超声波测距离的传感器A,该传感器默认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若传感器A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与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间隔为1.5×10-3s,可知容器内液面到顶部的距离为0.255m,容器内液体的体积为0.745m3
(2)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传感器测量液面距顶部的高度与实际高度存在偏差,通过查资料发现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并获得下表中的数据.
温度t(℃)-105203550
超声波速度v(m/s)32433334235136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在环境温度为40℃时超声波速度v=354m/s,若测得液面距顶部的高度为0.481m,则实际液面距顶部的高度为0.501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置于空气中的等腰直角三棱镜,横截面中ABC的斜面BC长4l,BD段长l,棱镜材料折射率为n.
(1)如图中实线所示,从D点垂直入射到BC边的细光束在直角面AB、AC外侧均无透射光,试求n的取值范围.
(2)若n=$\frac{{\sqrt{6}+\sqrt{2}}}{2}$,略去入射光在镜内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反射的光线,对于与BC边垂直方向成30°入射到D点的细光束(如图中虚线所示),试求细光束在AC边反射时反射点到A点的距离和细光束从BC边出射后的方向.(已知sin15°=$\frac{\sqrt{6}-\sqrt{2}}{4}$,计算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内侧光滑的圆形轨道平放于光滑水平面上并被固定,其圆心为O.有a、b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分别静止靠在轨道内侧、直径AB的两端,两球质量分别为ma=4m和mb=m.现给a球一个沿轨道切线方向的水平初速度v0,使其从A向B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碰撞,已知两球碰撞时间极短,求两球第一次碰撞和第二次碰撞之间的时间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某种电磁缓冲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部件为缓冲滑块K和质量为m的“U”框型缓冲车厢,在车厢的底板上固定着两个水平绝缘导轨PQ、MN,车厢的底板上还固定着电磁铁,能产生垂直于导轨平面并随车厢一起运动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设导轨右端QN是磁场的右边界,导轨内的缓冲滑块K由高强度绝缘材料制成,滑块K上绕有闭合矩形线圈abcd,线圈的总电阻为R,匝数为n,ab边长为L.假设缓冲车以速度v0与障碍物C碰撞后,滑块K立即停下(碰前车厢与滑块相对静止),此后线圈与轨道磁场的作用使车厢减速运动L后停下(导轨未碰到障碍物),从而实线缓冲,假设不计一切摩擦,则在缓冲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沿adcba
B.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m=nBLv0
C.通过线圈的电荷量为$\frac{n{L}^{2}B}{R}$
D.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为$\frac{1}{2}$mv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平直的测试汽车加速性能的场地上,每隔l00m有一个醒目的标志杆,两名测试员驾车由某个标志杆静止开始匀加速起动,当汽车通过第二个标志杆开始计时,t1=10s时,恰好经过第5个标志杆,t2=20s时,恰好经过第10个标志杆,汽车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如图所示,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若汽车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64m/s后立即保持该速度匀速行驶,则汽车从20s末到30s末经过几个标志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两物体的形状不 同,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将释放时刻作为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t0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B.t0时刻之前,甲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大于乙受到的空气阻力
C.下落过程中,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在不断增大
D.0-t0时间内,甲物体机械能的减小量小于乙物体机械能的减小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