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如图1所示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所用的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

(1)甲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后,选出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其中O点为重物刚要下落时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8.60cm,OC=27.21cm,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已知重物的质量为1.00kg,取g=9.80m/s2.在O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1.82J;重物的动能增加量△Ek=1.71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实验没有考虑各种阻力的影响,这属于本实验的系统误差(选填“偶然”或“系统”).由此看,甲同学数据处理的结果比较合理的应当是△Ep大于△Ek(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乙同学想利用该实验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打出了一条纸带后,利用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速度为零的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frac{1}{2}{v^2}$为纵轴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由于图线没有过原点,他又检查了几遍,发现测量和计算都没有出现问题,其原因可能是: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
乙同学测出该图线的斜率为k,如果不计一切阻力,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等于 k(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丙同学利用该实验装置又做了其它探究实验,分别打出了标号为①、②、③、④的4条纸带,其中只有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打出的.为了找出该纸带,丙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4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请你根据下列x1、x2、x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①(选填标号).(取g=9.80m/s2
①6.13cm,6.52cm,6.91cm
②6.05cm,6.10cm,6.15cm
③4.12cm,4.51cm,5.30cm
④6.10cm,6.58cm,7.06cm.

分析 (1)根据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
(2)阻力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数据处理时,由于阻力的存在,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应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3)根据下落高度为零时,物体速度不为零,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结合机械能守恒求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从而得出图线斜率的含义.
(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物体是在竖直下落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完成的,故可知下落的加速度,则由△x=gt2可找出符合条件的纸带.

解答 解:(1)在O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OB=1×9.8×0.186J≈1.823J=1.82J,
B点的速度:vB=$\frac{{x}_{AC}}{2t}$=$\frac{0.2721-0.1241}{2×(0.02×2)}$=1.85m/s,
则动能的增加量△EK=$\frac{1}{2}$mvB2=$\frac{1}{2}$×1.00×1.852J≈1.71J.
(2)该实验没有考虑各种阻力的影响,这属于本实验的系统误差.甲同学数据处理的结果比较合理的应当是△Ep>△Ek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物体下落的高度为0时,物体的速度不为0,说明了操作中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mgh=$\frac{1}{2}$mv2,则$\frac{1}{2}$v2=gh,则$\frac{1}{2}$v2-h图象的斜率:k=g.
(4)纸带中打出的点符合相临相等的条件,则可知相临两位移间应保证位移之差等于gt2=9.80×(0.02)2=0.00392≈0.39cm;
①中的位移之差分别为0.39cm,故①正确.
②中的位移之差分别为0.05cm,故②错误.
③中的位移之差分别为0.39cm,0.79cm,故③错误.
④中的位移之差分别为0.48cm,故④错误.故选:①.
故答案为:(1)1.82;1.71;(2)系统;大于;(3)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等于;(4)①.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知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略大于动能增加量的原因,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重力势能的减小量,通过平均速度推论求出瞬时速度的大小,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相距l的两小球A、B 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将A 向B 水平抛出,同时B自由下落.A、B 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
A.A、B 一定能相碰
B.A、B 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C.A、B 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此后就不会相碰
D.A、B 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 的初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mgR;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frac{mg{s}^{2}}{4h}$;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R-\frac{mg{s}^{2}}{4h}$;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R}{L}-\frac{{s}^{2}}{4hL}$.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ⅱ)已知实验测得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接缝B处不平滑.(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在F的作用下,质量为m的物体做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f=0B.f=μmgC.f=FD.f=μmg-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有两个小物块A和B,质量分别为mA和m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当mA<mB,物块A的角速度才会大于物块B的角速度
B.不论A、B的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的线速度始终大于物块B的线速度
C.不论A、B的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始终大于物块B对漏斗内壁的压力
D.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的周期始终大于物块B的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读数:图1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617mm.图2的游标卡尺的读数为6.75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的直径,如图,其直径大小d=5.692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小明从教室三楼匀速的走到一层,重力做了3×103J的功,则在此过程中小明的(  )
A.动能一定增加了3×103JB.动能一定减小了3×103J
C.重力势能一定增加了3×103JD.重力势能一定减小了3×10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一个额定电压为2.8V,功率约为0.8W的小灯泡,现要描绘这个灯泡的I-U图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3V,内阻6kΩ)
B.电压表(0~15V,内阻30kΩ)
C.电流表(0~3A,内阻0.1Ω)
D.电流表(0~0.6A,内阻0.5Ω)
E.滑动变阻器(10Ω,5A)
F.滑动变阻器(200Ω,0.5A)
G.蓄电池(电动势6V,内阻不计)
(1)电压表选用A.
电流表选用D.
滑动变阻器选用E.
(2)请在答卷上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通过实验测得此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线可求得此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10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将此灯泡与电动势为3V,内阻为2Ω的电池相连,则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0.67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