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0

B. 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

C. 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

D. 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

【答案】D

【解析】A. 当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反,则其的振幅为|A1A2|,故A错误;

B. 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振幅始终为A1+A2,而位移小于等于振幅,故B错误;

C. 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有时为零,有时最大,因此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不是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故C错误;

D. 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的绝对值,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故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固态物体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则对其中的引力和斥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被压缩时,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B. 当物体被压缩时,斥力、引力都增大

C. 当物体被拉伸时,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D. 当物体被拉伸时,斥力、引力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当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移到再难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C. 温度和质量相同的水、冰、水蒸气,它们的内能一样大。

D. 温度是分子内能大小的标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

B.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现象说明遇到同样障碍物时声波比可见光容易发生衍射

C.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果波速变大,那么波长一定变大

D.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在相隔半个周期的两个时刻,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E.对于受迫振动,驱动力频率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一定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选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准确测量瞬时速度

B. 物体之所以能运动是因为有力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是成立的。

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D. 两个彼此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库仑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B.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艺术家布莱克笔下的《牛顿》(Newton,1795)中牛顿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在月球绕着地球的问题上,他也给我们一个科学的解释,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

①运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②认真研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⑧运用自创的微积分作为计算工具

④综合了开普勒等天体力学的成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篮球,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将甲球竖直向上抛出、将乙球水平方向抛出,两球在地面上反复弹跳。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与地面碰撞时不计能量损失。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球在空中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 球在抛出时刻,甲球的动能大于乙球的动能

C. 在任何时刻,两球的机械能都相等

D. 甲球的最大重力势能大于乙球的最大重力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的旅程》介绍某一理论时指出:“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引力的‘力’并不真正是恒星或行星等物体的特征,而是来自空间形状本身”。这一理论

A.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

B.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 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

D. 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