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如图甲所示.电子枪具有释放电子并使电子聚集成束以及加速的作用;偏转系统使电子束发生偏转;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形成光迹.这三部分均封装于真空玻璃壳中.已知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质量m=0.91×10-31kg,电子所受重力及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可忽略不计,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电子枪的三级加速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加速电场,若从阴极逸出电子的初速度可忽略不计,要使电子被加速后的动能达到16×10-16J,求加速电压U0为多大;
(2)电子被加速后进入偏转系统,若只考虑电子沿Y(竖直)方向的偏转情况,偏转系统可以简化为如图丙所示的偏转电场.偏转电极的极板长l=4.0cm,两板间距离d=1.0cm,极板右端与荧光屏的距离L=18cm,当在偏转电极上加u=480sin100πtV的正弦交变电压时,如果电子进入偏转电场的初速度v0=3.0×107m/s,求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亮线的最大长度;
(3)如图14甲所示,电子枪中灯丝用来加热阴极,使阴极发射电子.控制栅极的电势比阴极的电势低,调节阴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电压,可控制通过栅极电子的数量.现要使打在荧光屏上电子的数量增加,应如何调节阴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电压.电子枪中A1、A2和A3三个阳极除了对电子加速外,还共同完成对电子的聚焦作用,其中聚焦电场可简化为如图丁所示的电场,图中的虚线是该电场的等势线.请简要说明聚焦电场如何实现对电子的聚焦作用.

分析 (1)对于电子通过加速电场的过程,电场力做正功,电子的动能增加,由动能定理求解速电压U0
(2)电子进入偏转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由u=480sin100πt V,得到偏转电场变化的周期T=$\frac{2π}{ω}$,电子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偏转电场的时间为t=$\frac{l}{v}$,由于T>>t,可认为每个电子通过偏转电场的过程中,电场可视为稳定的匀强电场.运用运动的分解法,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结合求解电子的最大偏转量,即可得到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亮线的最大长度;
(3)由题,调节阴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电压,可控制通过栅极电子的数量.控制栅极的电势比阴极低,要使打在荧光屏上电子数目增加,应将阴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电压调低.由电场线方向与等势线垂直,确定电子在聚焦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分析电子的运动情况,即可分析聚焦电场对电子束的聚焦作用.

解答 解:(1)对于电子通过加速电场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eU0=EK,
解得:U0=$\frac{{E}_{K}}{e}$=$\frac{1.6×1{0}^{-16}}{1.6×1{0}^{-19}}$=1000V;
(2)由u=480sin100πtV,
可知偏转电场变化的周期为:T=$\frac{2π}{ω}$=0.020s,
而t=$\frac{l}{v}$,因为T>>t,
可见每个电子通过偏转电场的过程中,电场可视为稳定的匀强电场.
设偏转电场电压为U1时,电子刚好飞出偏转电场,
此时电子沿电场方向的位移为$\frac{1}{2}$d,
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有:$\frac{d}{2}=\frac{1}{2}a{t^2}=\frac{1}{2}\frac{{e{U_1}}}{md}•{t^2}$,
解得:U1=$\frac{{{d^2}m}}{{e{t^2}}}$=$\frac{(1×1{0}^{-3})^{2}×0.91×1{0}^{-31}}{1.6×1{0}^{-19}×(4.2×1{0}^{-11})^{2}}$=320V,
所以,为使电子能打在荧光屏上,
所加偏转电压应小于320V. 
当加在偏转电极上的偏转电压为u=480sin100πV时,
且电子刚好飞出偏转电场,电子沿电场方向的最大位移恰为$\frac{1}{2}$d.
设电子射出偏转电场的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的最大夹角为θ,
则tanθ=$\frac{v_y}{v_x}=\frac{d}{l}$=$\frac{0.01}{0.04}$=0.25
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最大偏移量:Ym=($\frac{l}{2}$+L)tanθ=($\frac{4}{2}$+18)×0.25=5.0cm,
由对称性可得电子打在荧光屏产生亮线的最大长度为2Ym=10cm;
(3)现要使打在荧光屏上电子数目增加,应将阴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电压调低,
聚焦电场如图所示,由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
电子在沿示波管中心轴线所受电场力与电子沿此方向速度相反,电子
沿示波管中心轴线方向做减速运动;电子在垂直波管中民主轴线方向
受电场力指向中心轴线,在此方向电子做加速运动.由对称性可知电
子束有向着中心会聚的特点,适当调节电场可以使电子速聚焦在中心
轴线上一点,因此这样的电场分布将对射入的发散的电子束有会聚作用.
答:(1)加速电压U0为1.0×103 V.
(2)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亮线的最大长度是10cm.
(3)要使打在荧光屏上电子数目增加,应将阴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电压调低.

点评 本题中带电粒子先加速后偏转,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加速电压,运用运动的分解法研究类平抛运动,都是常用的思路,关键是分析隐含的临界情况,确定出电子的最大偏转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一物理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左端,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且使小车距离打点计时器有一段距离,通过调节在合适的位置用图钉将橡皮筋固定在长木板上,另一端挂在小车上,使橡皮筋呈自然长度;然后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紧接着向后拉小车,使小车由静止释放,并在橡皮筋的作用下使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小车匀速时的速度;最后依次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并保证每次释放小车的位置相同,将每次操作测量的数据记录.
根据以上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完成本实验,缺少的实验器材为刻度尺;
(2)实验时将长木板的左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请说明如何确定摩擦力已经平衡纸带上打出间距相等的点;
(3)分析每次操作得出纸带上的点,有的段点距均匀,有的段点距不均匀,在求小车的速度时应选取点距均匀(选填“均匀”或“不均匀”)部分;
(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每次操作获得的部分数据记录在如表中,请你补充表中没有写出的数据:
数据
橡皮筋的条数橡皮筋的条数
橡皮筋做的功10个间距的距离x(m)10个间距的时间T(s)小车获得的速度vn小车速度的平方vn2
1W0.2000.21.001.00
20.2800.21.401.96
30.3000.21.502.25
40.4000.22.004.00
50.4500.22,255.06
(5)通过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确定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Wn与小车速度vn变化的关系为Wn∝${v}_{\;}^{2}$,并选取合适的量为纵轴与横轴作出函数图线;
(6)如果由图2图线得到的结论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请分析该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每次小车不是由同一位置静止开始运动、橡皮筋规格不是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利用力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他们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重物G相连,用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轨道上A、B两点各固定一个光电门传感器,用于测量小车通过A、B两点时的速度v1和v2,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质量,用不同的重物G来改变拉力的大小,摩擦力不计.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重物G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次数M/kg(v22-v12)/m2s-2△Ek/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E31.22W3
41.002.401.202.421.21
51.002.841.422.861.43
②将小车停在点C,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除了光电门传感器测量速度和力传感器测量拉力的数据以外,还应该记录的物理量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
③改变小车的质量或重物的质量,重复②的操作.
(2)右侧表格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Ek为动能变化量,F是拉力传感器的示数,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中的△E3=0.600,W3=0.610(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a点以初速度v0进入电场并沿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到b点,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粒子的加速度在a点时较大
B.电场中a点的电势比b的电势小
C.粒子可能带负电,在b点时速度较大
D.粒子一定带正电,动能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板,开始时木板用销钉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滑上木板,测得了木块滑出木板时的速度恰好为$\frac{v_0}{2}$.若去掉固定木板的销钉,同样的木块仍以v0滑上木板,则木块滑出木板后速度变为$\frac{{v}_{0}}{3}$.木板质量与木块质量的比值为(  )
A.2:1B.16:5C.3:1D.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3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后拉力大小减为$\frac{F}{3}$,该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求:(1)物体的总位移
(2)物体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
(3)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一个F=10N水平恒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F作用4s后撤除.(取g=10m/s2)求:
(1)物体运动前4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多大?
(2)F撤除后,物体还能滑行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合力一定是变化的
B.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轻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B、C的总重力
B.C对B一定有摩擦力
C.水平面对C一定有摩擦力
D.水平面对C可能没有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