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

①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s时木块的速度v=0.4m/s,木块加速度a=1m/s2
②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斜面的倾角θ(或A点的高度);(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③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
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分析 (1)由于滑块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即可求出加速度;
(2)为了测定动摩擦力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木板的倾角θ;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摩擦力因数μ的测量精度,可行的措施是A点与传感器位移适当大些或减小斜面的倾角

解答 解:①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
得0.4s末的速度为:v=$\frac{0.3-0.14}{0.4}$ m/s=0.4m/s,
0.2s末的速度为:v′=$\frac{0.32-0.24}{0.4}$=0.2m/s,
则木块的加速度为:a=$\frac{v-v′}{t}$=$\frac{0.4-0.2}{0.2}$=1m/s2
②选取木块为研究的对象,木块沿斜面方向是受力:ma=mgsinθ-μmgcosθ
得:μ=$\frac{gsinθ-a}{gcosθ}$
所以要测定摩擦因数,还需要测出斜面的倾角θ(或A点的高度)
③根据(2)的分析可知,在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使木块的运动时间长一些,可以:
可以减小斜面的倾角、增加木块在斜面上滑行的位移等,传感器开始的计时时刻不一定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①0.4,1;②斜面倾角θ(或A点的高度);③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及会通过实验的原理得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从而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虚线所示的区域内有方向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一束速度大小各不相同的质子正对该区域的圆心O射入这个磁场.发现有的质子在磁场里运动的时间长,有的较短,其中运动时间较长的质子(  )
A.入射的速度一定较大B.在该磁场中运动路程一定较长
C.在该磁场中偏转的角度一定较大D.出射的速度一定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增大的是(  )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B.减小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
C.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D.增大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①比较这两种方案,甲(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因为这个方案摩擦阻力小,误差小,操作方便,所用实验器材少.
②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4.8m/s2
该纸带是采用乙(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因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③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丁所示,现选取N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是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计算N点的速度,其中正确的是:D
A.vN=gnT    B.vN=g(n-1)T   C.vN=$\frac{{{s_n}+{s_{n+1}}}}{T}$D.vN=$\frac{{{d_{n+1}}-{d_{n-1}}}}{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套圈圈”是小孩和大人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某小孩和大人直立在界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则(  )
A.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
B.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
C.小孩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
D.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短跑运动员在100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是8.7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是(8.7m/s+10.3m/s)/2=9.5m/s
B.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
C.10.3m/s为瞬时速度
D.不能求出前5秒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真空空间中四点O、A、B、C恰为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其中A、B、C三点在水平面上,O′为三角形ABC的几何中心.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B、C三点各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则O点电势比O′点高
B.若A、B、C三点各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将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点恰静止,则小球所带电荷量为$\frac{\sqrt{6}mg{a}^{2}}{6kQ}$
C.若A、B、C三点各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则O点与AB、BC、AC三边中点的电势差相等
D.若A、B、C三点各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则O点场强比O′点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1中的甲(选项“甲”或“乙”).

(2)现有电流表、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
A.电压表(0~15V)       B.电压表(0~3V)
C.滑动变阻器(0~50Ω)   D.滑动变阻器(0~500Ω),
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B;滑动变阻器应选用c;(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3)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U-I图线.
序号123456
电压U(V)1.451.401.301.251.201.10
电流 ( A )0.0600.1200.2400.2600.3600.480
(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1.5v,内电阻r=0.83Ω
(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以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图3的各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位置关系是(  )
A.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 m
B.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6m
C.两质点出发间点的距离是乙在甲之前4 m
D.两质点出发间点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