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下列说法不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赫兹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表明了电能够生磁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量
C.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D.法拉第在前人的启发下,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表明了电能够生磁,故A错误;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量,故B正确;
C、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故C正确;
D、法拉第在前人的启发下,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故D正确;
本题选不符合物理史实的,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图1所示的线圈A通有交变电流,图2为线圈A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在线圈A左侧固定放置一个闭合金属圆环B,设电流由a端流入、b端流出线圈A为电流正方向,那么t=0开始计时的第一个半周期内,B环中感应电流I和B环受到安培力F的变化正确的是(  )
A.I大小不变,F先变小后变大B.I先变大后变小,F先变小后变大
C.I的方向不变,F的方向改变D.I的方向改变,F的方向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在一正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放一金属空心导体球,图中a、b分别为金属导体内部与空腔中的点,则(  )
A.a、b两点的电场强度都为零
B.a点的电场强度为零,b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
C.将点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D.a点的电势为零,b点的电势不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面四个图象依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A、B、C、D的位移、加速度、速度和动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哪个物体可能是受到平衡力作用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有下列几个问题:
(1)在该实验中,采取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实验误差BCD
A.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一些
B.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适当大一些
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2)如图所示是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作出的图示,图中F′是单个弹簧秤拉时的弹力,甲图中F′方向与OP线在一条直线上,乙图中F方向与OP线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知甲图是尊重事实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A
A.钩码个数N1=N2=2,N3=4           B.钩码个数N1=N3=3,N2=4
C.钩码个数N1=N2=N3=4              D.钩码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2中A是正确的.(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这就是说(  )
A.每经过一秒物体的速度都增加2m/s
B.物体速度变化率是2m/s2
C.任意一秒内的末速度均为初速度的2倍
D.每经过一秒物体的速度均变化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单匝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轴垂直于磁场,如线圈所围面积里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线圈中(  )
A.0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
B.0.05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
C.0.05s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D.0~0.05s这段时间内平均感应电动势为0.4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4.0kg的平板车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其右侧某位置有一障碍物A,一质量为m=2.0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v0=10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平板车,同时对平板车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平板车向右做加速运动.
当滑块运动到平板车的最右端时,二者恰好相对静止,此时撤去恒力F,小车在地面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L=4m后与障碍物A相碰.碰后,平板车立即停止运动,滑块水平飞离平板车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切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测得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86N.已知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平板车与地面间μ2=0.2,圆弧半径为R=1.0m,圆弧所对的圆心角∠BOD=θ=106°.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试求:(1)AB之间的距离;(2)作用在平板车上的恒力F大小及平板车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