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恒力F拉质量1kg的单匝均匀正方形铜线框,在1位置以速度v0=3m/s进入匀强磁场时开始计时t=0,此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为1V,在t=3s时刻线框到达2位置开始离开匀强磁场.此过程中v--t图象如图(b)所示,那么(  )
分析:图b为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分析线框的运动情况:在0~1s时间内速度在减小,加速度也在减小,对应a图中的进入磁场的过程.
在1~3s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应a图中的完全在磁场中运动过程.图b为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恒力.
由图读出t=3s时和t=0时刻的速度相等,感应电动势相等,根据MN间的电压与电动势的关系求解MN间的电压.
解答:解:A.由图读出t=3s时和t=0时刻的速度相等,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由题知,t=0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 E=1V,则t=3s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也为 E=1V,线框右侧边MN的两端电压为:U=
1
4
E=0.25V.故A正确;
B.在t=1-3s内,线框做匀加速运动,没有感应电流,线框不受安培力,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得 a=
△v
△t
=
3-2
3-1
=0.5m/s2,则得 F=ma=1×0.5N=0.5N.故B错误.
C.D由b图象看出,在t=3s时刻线框到达2位置开始离开匀强磁场时与线框进入时速度相同,则线框出磁场与进磁场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知线框完全离开磁场的瞬间位置3速度与t=2s时刻的速度相等,即为2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该图象为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变化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注意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只有在进入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才有感应电流产生.该题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个储油桶的底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B.如图 (a)所示,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AB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C,如图(b)所示,C、B两点相距d/4.(
5
≈2.2
2
≈1.4
.) 求
(1)试在图(b)中画出光路的示意图
(2)油的折射率
(3)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如图(a)所示装置研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快慢的关系,图中电压传感器可测量螺线管产生的电动势,光电门可测量当光片经过时挡住光电门的时间,实验得到E-1/△t图线如图(b)所示.
(1)(多选题)在实验中需保持不变的是
AD
AD

A.挡光片的宽度    B.小车的释放位置   C.导轨倾斜的角度  D.光电门的位置
(2)线圈匝数增加一倍后重做该实验,在图(b)中画出实验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记录器”,如图(a)所示,它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来记录机动车辆闯红灯时的情景.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光控开关接收到某种颜色光时,开关自动闭合,且当压敏电阻受到车的压力,它的阻值变化引起电流变化达到一定值时,继电器的衔铁就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电控照相机就工作,拍摄违规车辆.光控开关未受到该种光照射就自动断开,衔铁不被吸引,工作电路中的指示灯发光.

(1)要记录违规闯红灯的情景,光控开关应在接收到
光(选填“红”、“绿”或“黄”)时自动闭合;
(2)已知控制电路电源电动势为6V,内阻为1Ω,继电器电阻为9Ω,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大于0.06A时,衔铁会被吸引.则只有质量超过
400
400
kg的车辆违规时才会被记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湘潭一模)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5cm.实验时,首先调节单缝和双缝和光屏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和
双缝
双缝
竖直且互相平行.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观察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所示,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图(b)所示,测出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00cm,则待测光的波长λ=
594
594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a)所示,P为一堵高墙,M为高h=0.8m的矮墙,S为一点光源,三者水平距离如图,S以速度v0=10m/s竖直向上抛出,在落回地面前,矮墙在高墙上的影子消失的时间为
 
 s.(取g=10m/s2);如图b是用激光束对准前钢珠球心后,在屏上观察到钢球暗影中心有一亮斑,屏上显现的是光的
 
图样.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