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关于电场线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在空间实际存在的线

B.同一个电场电场线(或者同一个磁场的磁感线)有时可以相交

C.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发出,终止于S极

D.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A、B、C为一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某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于该三角形平面。现将电荷量为2×10-7C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3.6×10-6J,将另一等量异种电荷从A点移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3.6×10-6J,求

(1)

(2)若AB边长为,求电场强度并画出三角形区域的电场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接地,在两极板之间有一正点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E表示两极板间电场强度,φ表示负极板的电势,ε表示正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

A.E变大、φ降低 B.E不变、φ升高

C.E变小、ε变小 D.φ升高、ε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的第Ⅱ象限内有半径为R的圆分别与x轴,y轴相切于P,Q两点,圆内存在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第I象限内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一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以速率v0从P点射入磁场后恰好垂直y轴进入电场,最后从M(3R,0)点射出电场,出射方向与x轴正方向夹角α=45°,则

A.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1.5R

B.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C.带电粒子的比荷为

D.带电粒子运动经过y轴时纵坐标值为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闭合电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较大,是因为穿过这个闭合电路的( )

A.磁感应强度大 B.磁通量较大

C.磁通量的变化量较大 D.磁通量的变化较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细绳连着两个物体A与B,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A、B均静止.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m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 )

A.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mAgcosθ

C.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0

D.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mBg﹣mAgsi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一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两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下端结于一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已知两绳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T,求在天花板上的MN两点间距离的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用长为2L的绝缘轻杆连接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A和B。A球的带电量为+2q,B球的带电量为-3q,两球组成的一带电系统。虚线MN与PQ平行且相距3L,开始时A和B分别静止与虚线MN的两侧,虚线MN恰为AB两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若视小球为质点,不计轻杆的质量,在虚线NM、PQ间加上水平向右的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后,系统开始运动。求

(1)B球刚进入电场时,带电系统的速度大小;

(2)带电系统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和此过程中B球的电势能的变化量

(3)A球从开始运动至刚离开电场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6分)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tA、tB。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如图乙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为d,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只要比较__________。

A.与gh是否相等 B.与2gh是否相等

C.与gh是否相等 D.与2gh是否相等

(2)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或“<”)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此产生的误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