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库仑定律是那个科学家发现的?(  )
A.牛顿B.卡文迪许C.法拉第D.库仑

分析 解答本题应抓住: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解答 解: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提出牛顿运动三定律;故A错误.
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故B错误.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C错误.
D、法国科学家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于牛顿、牛顿、卡文迪许等科学家的贡绩要记牢,也是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MN,PQ相距为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导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长为L的金属捧ab垂直于MN、PQ放置在导轨上,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金属棒的质量为m,电阻为r=R.两金属导轨的上端连接一个灯泡,灯泡的电阻R1=R,重力加速度为g,现闭合开关S,给金属棒施加一个方向垂直于杆且平行于导轨平两向上的、大小为F=mg的恒力,使金属棒由静止开始运动,当金属捧达到最大速度时,灯泡恰能达到它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的额定功率PL=$\frac{{m}^{2}{g}^{2}R}{4{B}^{2}{L}^{2}}$
B.金属棒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frac{mgR}{{B}^{2}{L}^{2}}$
C.金属棒达到最大速度的一半时的加速度a=$\frac{g}{2}$
D.若金属棒上滑距离为d时速度恰达到最大,则金属棒由静止开始上滑4d的过程中,金属棒上产生的电热Qr=4mgd-$\frac{{m}^{3}{g}^{2}{R}^{2}}{2{B}^{4}{L}^{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一位同学把木板固定在斜面上,他让木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如图所示,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
A.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θ已知)       B.木块
C.秒表                               D.米尺
你认为他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斜边长L和下滑的时间t,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tanθ-\frac{2s}{{g{t^2}cos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897年,J.J.汤姆孙发现电子.30年后,J.J.汤姆孙的儿子G.P.汤姆孙利用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 m)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验证了电子的波动性.下列关于这对父子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中一定还有带正电的部分
B.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电子绕核运动
C.在验证电子波动性的实验中,电子的动能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D.验证电子波动性的实验中,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代替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仙台以东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km,地震随后引发10m高海啸,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并于美国当地时间3月11日凌晨3时左右,抵达5700多公里以外的夏威夷群岛,造成至少3亿美元财产损失.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500到600km,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frac{1}{25}$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啸波是电磁波
B.美国夏威夷发生的海啸是日本发生的地震,并将该处的海水传到了美国夏威夷而引起的
C.可以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进行海啸预警
D.设如图所示海啸波沿+x轴方向传播,图中a点经$\frac{1}{4}$周期时将到达10 m高的波峰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各种运动,物体机械能可能保持不变的是(  )
A.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B.物体沿斜面匀减速上滑
C.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D.物体沿斜面匀减速下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研究性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河水流速的实验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两端开口的“L”型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待测的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且露出水面部分的玻璃管足够长.当水流以速度 v 正对“L”型玻璃管的水平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 h,且h 随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了进一步研究水流速度v 与高度差h的关系,该组同学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了如下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v-h图象,如图乙所示
v(m/s)01.001.411.732.002.453.003.16
h(m)00.050.100.150.200.300.450.50

(1)根据上表的数据和图乙中图线的形状,可猜想v和h之间的关系为v2∝h;
(2)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丙中确定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将该量的符号及单位标在纵轴旁边的虚线框内),并作出图线,若该图线的形状为直线,说明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到实验室做《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有以下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未知,内阻约为2Ω);一个阻值未知的电阻R0;多用电表一只;电压表两只;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该同学首先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电源的电压,所用量程为直流2.5伏,则该电表(图1)读数为1.50V;
(2)为较准确地测量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并同时测出定值电阻R0的阻值,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实验时他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并作出下列三幅U---I图线(图3)来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计算电源电动势、内阻以及定值电阻R0的值.其中,可直接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图是A,可直接算出定值电阻R0的图是C.
(3)本实验中定值电阻的测量存在误差,造成这一误差的原因是C.
A.由电压表V1、V2分流共同造成 B.由电压表V1、V2分流及电流表分压共同造成
C.只由电压表V2分流造成        D.由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分压共同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