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质量为4kg的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5m/s2的加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定原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第二秒末的动量为40kg•m/s,第四秒末的动量为0,第五秒末的动量为-20kg•m/s. (物体下滑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未改变).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结合动量的公式求出动量的大小.

解答 解: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第2s末的速度为:v2=v0+at2=20-5×2m/s=10m/s,
则第2s末的动量为:p2=mv2=4×10kg•m/s=40kg•m/s.
第4s末的速度为:v4=v0+at4=20-5×4m/s=0,则第4s末的动量为:p4=0.
第5s末的速度为:v5=v0+at5=20-5×5m/s=-5m/s,则第5s末的动量为:p5=mv5=4×(-5)kg•m/s=-20kg•m/s.
故答案为:40kg•m/s,0,-20kg•m/s.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物体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速度时间公式进行求解,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井深8m.井上支架高3m,在支架上用一根5m长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为-20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哪些物理量是属于矢量(  )
A.B.动量C.动能D.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大小改变时,物体的动量一定改变
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时,其动量不一定改变
C.物体的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对比电场线和磁感线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现实中存在的
B.电场线和磁感线都不能相交
C.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D.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发出,终止于S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一个电流表的内阴是1000Ω,满偏电流是200μA,把它改成是量程是200V的电压表应该串联一个阻值是999000Ω的电阻;若把它改装成5A的电流表,应该并联一个阻值是值是0.04Ω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图2是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的点是从放手开始打下的连续的计数点.两点之间的距离,S1=9.6mm,S2=13.4mm,S3=17.3mm,S4=21.1mm,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电源频率为50Hz.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
B.实验中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C.实验时应先由静止释放纸带,然后赶紧接通电源
D.求出的加速度一般比9.8m/s2小,是因为纸带和重锤受到阻力
(2)通过对纸带的分析,你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做变速(填“匀速”、“变速”)运动.你的判断依据是:相同时间内物理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 .
(3)根据纸带上的数据,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表达公式a=$\frac{({s}_{3}+{s}_{4})-({s}_{1}+{s}_{2})}{4{T}^{2}}$,(用已知物理量符号表示),加速度大小a=9.6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求物体在F点的速度公式VF=$\frac{{s}_{3}+{s}_{4}}{2T}$,(用已知物理量符号表示),大小为VF=0.96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图甲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4:1,现在原线圈两端加上按图乙规律变化的交变电压时,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光敏电阻R的电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交流电的周期T=2s
B.电压表的示数为55$\sqrt{2}$V
C.仅减弱光敏电阻R的光照强度,则原线圈输入功率减小
D.仅减弱光敏电阻R的光照强度,则L1变暗、L2将变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