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b,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读出b=3.85mm
(2)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v=\frac{b}{t}$.
(3)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的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EK=$\frac{(M+m){b}^{2}}{2{t}^{2}}$,系统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可表示为△Ep=$(m-\frac{M}{2})gd$.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EK=△E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4)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B间的距离,作出v2-d的图象如图所示,并测得M=m,则重力加速度g=9.6m/s2

分析 (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滑块通过B点的速度.
(3)根据瞬时速度的大小求出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根据下降的高度求出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4)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得出v2-d的表达式,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

解答 解:(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3mm,游标读数为0.05×17mm=0.85mm,则最终读数b=3.85mm.
(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知,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v=\frac{b}{t}$.
(3)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的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EK=$\frac{1}{2}(M+m){v}^{2}$=$\frac{(M+m){b}^{2}}{2{t}^{2}}$,系统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可表示为△Ep=$mgd-Mgdsinθ=(m-\frac{M}{2})gd$.
(4)根据机械能守恒得,$(m-\frac{M}{2})gd$=$\frac{1}{2}(M+m){v}^{2}$,则${v}^{2}=\frac{2(m-\frac{M}{2})gd}{M+m}$,可知图线的斜率k=$\frac{2(m-\frac{M}{2})g}{M+m}$=$\frac{2.4}{0.5}=4.8$,因为M=m,解得g=9.6m/s2
故答案为:(1)3.85mm     (2)$v=\frac{b}{t}$    (3)$\frac{(M+m){b}^{2}}{2{t}^{2}}$,$(m-\frac{M}{2})gd$,(4)9.6.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以及知道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注意本题研究的对象是系统,对于图线问题,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得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式,结合图线的斜率或截距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我国第三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经过约8天的绕月飞行,从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着陆在月球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的虹湾以东区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B.在观测“嫦娥三号”绕月运行周期时可将其看成质点
C.8天是时刻,21时11分是时间
D.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A、B两列横波同时经过坐标原点后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它们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两列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列波的波长之比为1:2
B.A、B两列波的频率之比为1:2
C.x=2m处的质点在图示时刻的振动速度为0
D.x=3m处的质点在图示时刻的位移为-0.1m
E.x=4m处的质点在图示时刻向下振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A.
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位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小纸带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B.需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C.打点计时器用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D.用手托着重锤,先闭合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然后释放重锤
E.打出的纸带中,只要点迹清晰,就可以运用公式mg△h=$\frac{1}{2}$mv2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F.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2)如图2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BC
A.vN=gnTB.vN=$\frac{{{x_n}+{x_{n+1}}}}{2T}$
C.vN=$\frac{{{d_{n+1}}-{d_{n-1}}}}{2T}$D.vN=g(n-1)T
(3)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学习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frac{△ф}{△t}$后,为了定量验证感应电动势E与时间△t成反比,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装置:线圈和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强磁铁和挡光片固定在运动的小车上.每当小车在轨道上运动经过光电门时,光电门会记录下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同时触发接在线圈两端的电压传感器记录下在这段时间内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利用小车末端的弹簧将小车以不同的速度从轨道的最右端弹出,就能得到一系列的感应电动势E和挡光时间△t.

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测量值
12345678
E/V0.1160.1360.1700.1910.2150.2770.2920.329
△t/×10-3s8.2067.4866.2865.6145.3404.4623.9803.646
(1)观察和分析该实验装置可看出,在实验中,每次测量的△t时间内,磁铁相对线圈运动的距离都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了控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不变;
(2)在得到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之后,为了验证E与△t成反比,他们想出两种办法处理数据:第一种是计算法:算出感应电动势E和挡光时间△t的乘积,若该数据基本相等,则验证了E与△t成反比;第二种是作图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感应电动势E与挡光时间的倒数$\frac{1}{△t}$关系图线,若图线是基本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也可验证E与△t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铁芯上有两个线圈A和B.当S1闭合时,电磁铁将吸引衔铁D,使触头C接通电路工作.
(1)如果闭合S2,当S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要延迟一段时间,弹簧才将衔铁D拉起使触头C断开电路,这种延迟是由于线圈B(填“A”、“B”或“AB共同”)的作用.
(2)如果断开S2,当S1断开时,线圈B中有无感应电动势和延时作用?答:有感应电动势,无延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的中间部分上取6个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s.其中1、2、3点相邻,4、5、6点相邻,在3点和4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s1是1、3两点的距离,s3是4、6两点的距离,s2是2、5两点的距离.

(1)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CD.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
B.实验时应先松开纸带,然后迅速打开打点计时器
C.纸带应理顺,穿过限位孔并保持竖直
D.实验时所选重物不能太轻
(2)测s1、s2、s3后,点2速度的表达式v2=$\frac{{s}_{1}}{2T}$
(3)该同学测得的数据是s1=4.00cm,s2=16.00cm,s3=8.00cm,重物(已知质量为1kg)从点2运动到点5过程中,动能增加量为1.500m,势能减少量为1.568m.(重力加速度g=9.8m/s2
(4)形成第(3)问计算结果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由于阻力做功,重锤的机械能略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将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平行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两导轨的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一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垂直导轨放置,导体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导体棒的阻值也为R,在导轨所在的空间加一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现用一质量不计的轻绳将导体棒与一质量也为m的重物跨过光滑的定滑轮,重物距离地面的高度足够大,轻绳与导轨平行,如图所示,重物由静止释放后,带动导体棒一起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导体棒没有发生转动,忽略导轨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重物下落高度为h时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落过程中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方向由P到M
B.当重物速度为v时,导体棒两端的电压为BLv
C.导体棒的最大速度$\frac{2mgR}{{B}^{2}{L}^{2}}$
D.重物下落高度为h时,定值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为mgh-m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在测量一节干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

(1)根据图甲实验电路,请在乙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2)实验开始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到a(选填“a”或“b”)端.
(3)合上开关S1,S2接图甲中的1位置,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S2改接图甲中的2位置,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描点作出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两直线与纵轴的截距分别为UA、UB,与横轴的截距分别为IA、IB
①S2接1位置时,作出的U-I图线是图丙中的B(选填“A”或“B”)线;测出的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存在系统误差,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
②由图丙可知,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值分别为E=UA,r=$\frac{{U}_{A}}{{I}_{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