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关于物理学的发现和史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B.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伦琴射线的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D.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最先发现了电子,故A正确.
B、玻尔的原子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现象,不能解释所有原子的光谱现象,故B错误.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故C错误.
D、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正三角形的闭合金属线圈,它恰好处于具有直线边界的匀强磁场外面,三角形的底边与磁场边界平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如果使线圈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速度匀速进入磁场,则图中线圈受到的外力或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与移动距离的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图乙为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钩码的速度为零时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为O,之后依次打出A、B、C、D、E、F六点,部分点间的距离已经标出,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周期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填选项前的字母)
A、需要测量钩码的质量
B、需要测量钩码下落的时间
C、可用v=$\sqrt{2gh}$直接算出钩码瞬时速度的大小
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纸带
(2)若在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到打下E点的过程中钩码的机械能守恒,则g(s2+s3)=$\frac{({s}_{3}+{s}_{4})^{2}}{8{T}^{2}}-\frac{({s}_{1}+{s}_{2})^{2}}{8{T}^{2}}$.
(3)小组同学用作图法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以纸带上打下A点以后的各点到A的距离h为横轴,打下各点时钩码的速度大小v的二次方为纵轴,则能正确反映v2与h关系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的B.(填选项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为L,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s,相互作用时间为t,若木块对子弹的相互作用力为F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FL=$\frac{1}{2}$mv02B.Ft=Mv
C.Fs=$\frac{1}{2}$mv02-$\frac{1}{2}$(M+m)v2D.Ft=mv0-(M+m)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单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C是电荷量的单位B.T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C.Wb是磁通量的单位D.V/m是电场强度的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2kg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小车上表面水平轨道AB的长度L=lm,和水平轨道右端B点相连的是一光滑的$\frac{1}{4}$圆弧轨道,其半径R=0.5m.现有一个质量m=lkg的小物块以速度v0=4m/s滑上小车的左端A点,小物块和小车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μ=0.4,(g取,10m/s2).求:
(1)若小车固定不动,则小物块能滑上圆弧轨道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2)若小车不固定,则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通过小车右端B点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3)若小车不固定,则分析小物块是否会从小车上滑下来?若不滑下来,小物块最终离小车右端B点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区域宽度为2m,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1T.一边长为1m、电阻为2Ω的正方形均匀导线框ABCD从图示位置开始沿水平向右方向以4m/s的速度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在图中线框A、B两端电压Uab、AB边中的电流Iab(以B流向A方向为正)与线框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温度达到108K时,可以发生“氦燃烧”.
①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_{2}^{4}$He+${\;}_{2}^{4}$He→${\;}_{4}^{8}$Be+γ.
②${\;}_{4}^{8}$Be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2.6×10-16s.一定质量的${\;}_{4}^{8}$Be,经7.8×10-16s后所剩${\;}_{4}^{8}$Be占开始时的$\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传动装置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如图所示,已知传送轨道平面与水平方向成37°角,倾角也是37°的光滑斜面轨道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轨道良好对接,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传送带传动装置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度v=4m/s,两轮轴心相距L=5m,B、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轮缘与传送带之间不打滑.现将质量m=1kg的工件放在弹簧上,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传送带上的B点时速度v0=8m/s,AB 间的距离s=1m.工件可视为质点,g 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工件沿传送带上滑的时间;
(3)求工件在皮带上滑动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内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