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如图,水平面内有一光滑金属导轨QPMN,MP边长度为d=3m、阻值为R=1.5Ω,且MP与 PQ垂直,与MN的夹角为135°,MN、PQ边的电阻不计.将质量m=2kg、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直导体棒搁在导轨上,并与MP平行,棒与MN、PQ交点E、F间的距离L=4m,整个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在外力作用下,棒由EF处以初速度v0=3m/s向右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回路的电流强度始终不变.求:
(1)棒在EF处所受的安培力的功率P;
(2)棒由EF处向右移动距离2m所需的时间△t;
(3)棒由EF处向右移动2s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

分析 (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解电流强度,根据P=FAv0计算功率;
(2)求出棒向右移动2m的过程中回路磁通量变化量,由E=$\frac{△Ф}{△t}$ 求解时间;
(3)棒由EF处向右移动2s的过程中,求出扫过的面积,求出此时电动势,根据动能动能定理求解外力做的功.

解答 解:(1)棒在EF处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0=6V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电流为:I=$\frac{E}{R}$=4A
安培力为:FA=BIL=8N
安培力的功率为:P=FAv0=24W;
(2)棒向右移动2m的过程中回路磁通量变化量为:
△Ф=B△S=B(Lx+$\frac{1}{2}$x2)=5Wb
因为电流强度始终不变,电动势也不变,由E=$\frac{△Ф}{△t}$ 可得:
△t=$\frac{△Ф}{E}$=$\frac{5}{6}$ s=0.83s;
(3)棒由EF处向右移动2s的过程中,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
△Ф′=E△t′=12Wb
棒扫过的面积为:△S′=$\frac{△Ф′}{B}$=24m2
2s的过程棒移动了x′,
△S′=Lx′+$\frac{x′2}{2}$
x′=4m
此时电动势不变,为:E=B(L+x′)v
代入数据解得:v=1.5m/s
安培力做功等于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WA=I2Rt=48J
根据动能动能定理有:W-WA=$\frac{1}{2}$mv2-$\frac{1}{2}$mv02
代入数据解得:W=41.25J.
答:(1)棒在EF处所受的安培力的功率24W;
(2)棒由EF处向右移动距离2m所需的时间0.83s;
(3)棒由EF处向右移动2s的过程中,外力做功41.25J.

点评 对于电磁感应问题研究思路常常有两条:一条从力的角度,重点是分析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另一条是能量,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如何转化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动范围就是振幅
B.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C.物体每完成一次全振动,都会通过平衡位置一次
D.物体振动的周期越长,振动系统的能量就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变化的电场,能产生变化的磁场
C.无线电波比太阳光更容易发生衍射
D.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小,其能量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质子
B.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0×1026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109kg
C.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3位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如图(a)所示,是某学习小组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气垫导轨上悬浮停放甲、乙两滑块,甲滑块连接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后,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滑块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滑块正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滑块和碰撞后两滑块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已测得甲滑块的质量m=0.40kg,乙滑块的质量m=0.18kg,电源频率为50Hz.由测量结果可得:
(1)碰撞前甲滑块运动速度大小为0.60m/s;碰前两滑块的总动量为0.40kg•m/s; 碰后两滑块的总动量为0.23kg•m/s;(所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并不严格相等,你认为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纸带运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测量计时点间距离时误差等)(答出一个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一个${\;}_{92}^{235}$U原子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_{92}^{235}$U+${\;}_{0}^{1}$n→${\;}_{54}^{140}$Xe+${\;}_{Z}^{A}$X+2${\;}_{0}^{1}$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原子核中含有38 个中子
B.X 原子核中含有94 个核子
C.因为裂变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小
D.因为裂变释放能量,${\;}_{54}^{140}$Xe与${\;}_{Z}^{A}$X的比结合能都小于${\;}_{92}^{235}$U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带正电的金属球A,放置在不带电的金属球B附近,M、N是金属球B表面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点处带正电,N点处带负电,且M点电势高于N点电势
B.M点处带正电,N点处带负电,且M点电势等于N点电势
C.M点处带负电,N点处带正电,且M点电势高于N点电势
D.M点处带负电,N点处带正电,且M点电势等于N点电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椭圆大环,其长轴长BD=4L、短轴长AC=2L_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大环的中心O,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质点的小环.小环刚好套在大环上且与大环及弹簧绝缘,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将小环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环运动到B点时速度恰好为0.已知小环在A、B两点时弹簧的形变量大小相等,则(  )
A.电场强度的大小E=$\frac{mg}{q}$
B.小环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不做功
C.小环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小环在A点时受到大环对它的弹力大小F=mg-k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为第二条亮条纹,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再做实验(其他不变)时,则第二个亮条纹的位置(  )
A.仍在P点B.在P点上方C.在P点下方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