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 ,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1Mg
B.μ2mg
C.μ1(m+M)g
D.μ1Mg+μ2mg

【答案】B
【解析】解:物体m相对M向右滑动,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2N=μ2mg;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m对M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M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受到地面对其向左的静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2=f1 , 因而f22mg.
故选B.
物体m相对M向右滑动,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m对M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M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M、N 为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P点放一静止的点电荷q(负电荷),不计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电荷在从PO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大

B. 点电荷在从PO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C. 点电荷运动在O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值

D. 点电荷越过O点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粒子速度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压、平行PQ连线向右的匀强磁场中,两长直导线PQ 直于纸面固定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在两导线中均通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I时,纸面内与两导线距离均为la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2B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电流在a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3B0

B. P中电流在a点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C. 若在a点处垂直纸面放一长度为L、电流为I的导线,则该导线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一定为

D. 若使P中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不变,则a点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探究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其实验器材有:滑块、斜面及粗糙程度可以改变的水平长直木板,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在水平长直木板旁边放上刻度尺,滑块可以从斜面平稳地滑行到水平长直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请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应使滑块从同一位置由_____状态滑下,研究滑块在长直木板上运动的距离.

2)由实验现象发现:长直木板越光滑,滑块在长直木板上运动得越远.由此可得出的实验推论是当长直木板完全光滑时,滑块将在长直木板上做____运动.

3)图乙是每隔△t时间曝光一次得到滑块在某长直木板上运动过程中的照片,测得滑块之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s4,由此可估算出滑块与该长直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需要用s1s2s3s4字符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打点计时器是使用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它们每隔_____秒打一个点,其中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压为____伏,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用电压为_____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物体在4s末返回出发点
D.物体在5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两个粗细均匀的直角U形管导热良好,左右两管竖直且两端开口,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如图中标注,水平管内两段空气柱a、b的长度分别为10 cm、5 cm.在左管内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水银,稳定后右管的水银面比原来高h=10cm.已知大气压强P0=76cmHg,环境温度恒定,求向左管注入的水银柱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冰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以速度v垂直进入第一个矩形区域的左边,刚要离开第二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刚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设冰壶可看成质点,两个矩形区域宽度相同)( )

A.v1:v2=2:1
B.v1:v2=( ﹣1):1
C.t1:t2=1:
D.t1:t2=(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束平行的、同频率的红色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始终不改变传播方向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OA=,OP=R.求:

①玻璃材料对该红光的折射率;

②光从A点到达P点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