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如图(甲)所示,光滑斜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其底端固定一带正电的、电量为Q的小球A,另一也带正电的小球B从斜杆的底端(但与A未接触)静止释放,A,B均可视为质点和点电荷、小球B沿斜杆向上滑动过程中能量随位移s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线Ⅰ为重力势能随位移变化图象,线Ⅱ为动能随位移变化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恒量为k,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小球B的质量为$\frac{{E}_{3}}{gsinθ{s}_{3}}$
B.小球B所带的电量为$\frac{{E}_{3}{{s}_{1}}^{2}}{kQ{s}_{3}}$
C.小球B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sqrt{\frac{2{s}_{3}{E}_{1}gsinθ}{{E}_{3}}}$
D.斜杆底端至小球B速度最大处由Q形成的电场的电势差为$\frac{{s}_{2}{E}_{3}+{s}_{3}{E}_{2}}{Q{s}_{3}}$

分析 由图线Ⅰ得到${E}_{P}^{\;}=mgssinθ$,求出斜率即可求出小球B的质量;由图线Ⅱ当$s={s}_{3}^{\;}$时,速度最大,此时小球受力平衡,由库仑力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即可求得q.根据图线Ⅱ分析动能的变化情况: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根据库仑定律分析物体的合外力的变化,即可确定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说明小球的运动情况;根据动能定理求斜杆底端至小球B速度最大处由Q形成的电场的电势差

解答 解:A、由图象Ⅰ重力势能随位移变化的图象知,当位移为${s}_{3}^{\;}$时,重力势能为${E}_{3}^{\;}$,根据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有${E}_{3}^{\;}=mgh=mg{s}_{3}^{\;}sinθ$,解得小球B的质量$m=\frac{{E}_{3}^{\;}}{gsinθ{s}_{3}^{\;}}$,故A正确;
B、根据图象Ⅱ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象知,当位移为${s}_{1}^{\;}$时,动能最大,加速度为0,对小球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小球B根据平衡条件得:$mgsinθ=K\frac{Qq}{{s}_{1}^{2}}$
将小球质量代入得:$\frac{{E}_{3}^{\;}}{{s}_{3}^{\;}}=K\frac{Qq}{{s}_{1}^{2}}$
解得小球B所带的电荷量$q=\frac{{E}_{3}^{\;}{s}_{1}^{2}}{KQ{s}_{3}^{\;}}$,故B正确;
C、由图象Ⅱ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象知,最大动能为${E}_{1}^{\;}$,根据动能的表达式${E}_{1}^{\;}=\frac{1}{2}m{v}_{m}^{2}$,将质量代入:
${E}_{1}^{\;}=\frac{1}{2}\frac{{E}_{3}^{\;}}{g{s}_{3}^{\;}sinθ}{v}_{m}^{2}$
解得:${v}_{m}^{\;}=\sqrt{\frac{2{s}_{3}^{\;}{E}_{1}^{\;}gsinθ}{{E}_{3}^{\;}}}$,故C正确;
D、对小球B从开始运动到动能最大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qU-mg{s}_{1}^{\;}sinθ={E}_{1}^{\;}-0$
将小球B的质量和电荷量q代入整理得:
$U=\frac{KQ({E}_{1}^{\;}{s}_{3}^{\;}+{E}_{3}^{\;})}{{E}_{3}^{\;}{s}_{1}^{2}}$,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本题首先要抓住图象的信息,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平衡条件和动能定理进行处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甲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固定一长L=1.7m的木板C,C板的左端有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其间夹有一根原长为1.0m、劲度系数k=2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没有发生形变,且与物块不相连.已知mA=mC=20kg,mB=40kg,A与木板C、B与木板C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50,μB=0.25.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A,让F从零逐渐增大,使A缓慢移动而逐渐压缩弹簧,压缩了一定量后又推动B缓慢地向右移动,当B缓慢向右移动0.5m时,使弹簧储存了弹性势能E0.(g=10m/s2)问:

(1)以作用力F为纵坐标,物块A移动的距离为横坐标,试通过定量计算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推力F随物块A位移的变化图线.
(2)求出弹簧贮存的弹性势能E0的大小.
(3)当物块B缓慢地向右移动了0.5m后,保持A、B两物块间距,将其间夹有的弹簧更换,使得压缩量仍相同的新弹簧贮存的弹性势能为12E0,之后同时释放三物体A、B和C,已被压缩的轻弹簧将A、B向两边弹开,设弹开时A、B两物体的速度之比始终为2:1,求哪一物块先被弹出木板C?最终C的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伽利略在物理学研究方面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中发现: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他猜想v与t成正比,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发达,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无法直接检验其是否正确.于是他想到了用便于测量的位移x与t的关系来进行检验:如果v=kt成立,则x与t的关系应是x=$\frac{1}{2}$kt2
(2)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发明了用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为物理学引入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①下面关于理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D.
A.理想实验是虚幻的,所以引入它没有现实意义
B.理想实验是没有实验基础的
C.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事实基础上的,对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D.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以下给出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有关程序
a.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b.取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
d.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按程序的先后排列应为:bc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a)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块以初速度v0=20m/s从图中所示位置开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同时物块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在运动过程中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g取10m/s2.试求:

(1)物块在0-4s内的加速度a1的大小和4-8s内的加速度a2的大小;
(2)恒力F的大小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8s内恒力F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已知质量为M的等腰三角形棱柱物体,上表面水平地置于两个质量均为m、边长为L的正方体物块上,初始时刻M最底部距地面h高,M底角为2θ,M物体的高大于L,所有接触面都不计摩擦,当M与水平面发生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且以原速大小反向反弹,不计碰撞时间.求:
(1)M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为多大?
(2)当M碰地后再次达到最高点时,两个m间的距离比一开始增加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x轴上电势φ随x而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x=x1处电场强度为0
B.x=x2处电场强度不为0
C.q1、q2为不等量异种电荷,且正电荷在x=0处,负电荷在x<0的某处
D.q1、q2为等量异种电荷,且正电荷在x<0处,负电荷在x>0的某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我国的动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铁出海将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占据重要一席.所谓的动车组,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某车次动车组有2节动力车车厢与6节非动力车车厢连接而成,动车组总质量为6.4×105Kg,正常行驶时2节动力车发动机的总功率为4×107W.假设动车组均在平直路面行驶,受到的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g取10m/s2.求:
(1)该动车组正常行驶的最大速度.
(2)甲地距离乙站10km,如果动车组以60m/s的速度通过甲地,要使动车组停靠在乙站,两台发动机至少需工作多长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L=8m,传送带的皮带轮的半径均为R=0.2m,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m,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本题中g取10m/s2.试讨论下列问题:

(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则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并设水平传送带长度仍为8m,旅行包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恒为10m/s.当皮带轮的角速度ω值在什么范围内,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始终为(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若皮带轮的角速度ω1=40rad/s,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 随皮带轮的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A.线速度B.角速度C.加速度D.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